“在实践中,华翔对智能制造有了更新的认识。智能制造是方向,是制造业企业一定要走的道路。”近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渊做客新华访谈,分享企业创新驱动、人才支撑的“诀窍”。
我们是一家装备制造型企业,现在在做精益制造。
(华翔智能化工厂)是一个新工厂,整个生产线是采用机器人上下料自动连线的,生产过程中基本没有人参与,人只有维修维护和换刀的工作。
在自动化的基础上,把我们每一台设备上的信息全部采集,采集之后将信息上到云端进行整体的数据分析。每一天我都可以通过手机看到现场生产的状况、品质的状况,甚至于每一台设备的全产品生命周期的状况。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做一套系统,我们叫AI决策系统,其实是把我们最基层的班组长的管理进行自动化。例如,现场物料缺料了之后,会自动呼叫物料,无人叉车会到指定区域,把原材料叉到现场,然后再通过无人的机器手搬运生产。
这套系统,第一,是给自己用,未来我们要复制到我们所有的工厂;第二,我们也希望能够到行业内去复制、去推广,希望更多的制造业企业能够进入智能制造的状态。
在最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慢慢对智能制造有了新的认识。
华翔的智能制造是“三化融合”。首先是自动化华翔。我们现在有800多台机器人,对主要的产线都做了自动化改造;第二块是信息化华翔,用信息系统去解决我们之前信息孤岛和信息传递的问题;第三块是我们现在做的,我们叫精益化。从2017年开始,我们就高薪聘请专业的精益老师在华翔做现场的精益改善项目,把自动化节省出的人力就地转化为精益改善的主力军。
这三化的融合为华翔核心竞争力打造起到了坚实的作用。2019年预计整个华翔集团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
我觉得华翔智能制造还在路上,但是这一定是方向,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一定要走的道路。
第一方面是外籍人才。我们吸引了很多行业内一流的外籍人才来华翔,支援我们、帮助我们。
第二方面是华翔用的是全国的人才。我们有一个天津的研发团队,在上海有自己的研发中心。用企业的声誉,在行业内聚拢了这么一大批人才。
第三方面我们叫大工匠。20年了,我们积累了很多人才,培养了很多人才,包括在这个行业奉献了50年的、40年的、30年的大工匠在华翔比比皆是,而且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非常高。
除此之外,我们每年还会招收一百多个应届毕业大学生,让这些新的血液进入华翔,与华翔共同成长。目前,我们最年轻的厂长是1993年的,骨干团队里面“90后”的人数也非常多,一批批的年轻人正在用新的观念带动华翔人才梯队的建设。
感受还是很直接的,尤其是最近三年,变化还是比较明显。
我觉得政府更务实、更有担当了。大家的服务热情也高了,效率也高了,承诺的事也能办得了了。作为企业,感受还是很明显。
从省、市、县都有包联我们企业,到现场支持服务、解决问题的领导。省里面在帮助华翔上市、人才引进和融资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实质性的关心和帮助。市里面在改善华翔的外部营商环境、内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县里面在帮我们协调解决土地、工业园的饮用水、电力等问题上提供了很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