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加强引领、产业转型逐渐升级……近年来,大同市加快构建“多业并举”的现代新兴产业体系,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
日前,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做客新华访谈·山西新路特别访谈,畅谈昔日“煤都”进入“五期”叠加的新发展阶段,正以实现“三个重塑”为目标,打好“四张牌”,迈出从“煤电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的坚实步伐,努力开启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大同已经迈入“深化改革攻坚期、转型升级关键期、创新驱动引领期、区域合作提升期、全面小康巩固期”五期叠加的新发展阶段,在大循环、双循环中找准位置、重塑优势,我觉得必须要实现产业、功能、空间三个重塑。
产业重塑就是全面实施“1+4+6”产业振兴工程。“1”就是以传统产业煤电为基础,着力打造千亿级国家清洁能源基地;“4”就是要着力打造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能源、文化旅游4个百亿级产业;“6”就是围绕通用航空、大数据、新材料、节能环保、羊毛纺织、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6个近百亿级产业。
功能重塑就是建设“一城五地”。“五地”即先进制造聚集地、能源革命综改示范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晋北和环首都生态涵养地、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空间重塑就是“六新”突破,拓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一方面大同将加强京同合作,把北京大同合作互助战略作为“十四五”重大战略,把大同建设成为京同合作互助创新实践区、首都科技创新初创地、科技教育合作承载地、高端高新产业转化地、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地和绿色生态屏障涵养地,以北京的疏解和辐射为山西注入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将抢抓国家“两新一重”建设战略机遇,加快集大原高铁建设,推进云冈机场改扩建,加快5G网络基站建设和场景应用,提升大同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
大同要打好四张牌。
一是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牌。大同将按照“一核三区六城”的布局,实现交通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城市管理一体化。
二是打好城市品质提升牌。大同将立足宜居宜业宜游,围绕“四城联创”,实施“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工程、城市设计与特色塑造工程、生态空间建设工程、道路交通优化工程、居住环境改善工程、城市管理精细化工程等六大工程,打造晋冀蒙交汇区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幸福之城。宜居就是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提升服务水平;宜业就是加快产城融合,聚力发展先进制造、现代医药、新能源、大数据、通用航空、文化旅游六大产业,提升产业层次质量,打造就业创业的理想之地;宜游就是构建要素集聚、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全域文旅产业体系,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创业商业、节庆会展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
三是打好产业结构升级牌。我们将把大同的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七个省级开发区作为谋划产业、承接产业的主平台、主阵地、主战场,围绕先进制造、现代医药、新能源、大数据、通用航空、文化旅游六大产业,把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科技流、信息流引进大同、留在大同。
四是打好开放能级提升牌。我们将全力实施创建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工程、对外开放转型项目承接平台工程、千人百企进大同工程、“走出去、促转型”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等五大提升行动,敞开山西北大门,当好首都后花园,打造山西省东向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的桥头堡。
大同作为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的重点区域,是山西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四个市之一。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集中攻坚,大同6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74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1.1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识别和退出的准确率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两类户”收入总体稳定,“三保障”基础更加牢固,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们重点是要抓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要抓巩固提升。大同将落实“四不摘”要求,健全动态监测、后续帮扶、基本生活保障、扶贫资产管理等四个体系,在产业增效、就业增收、技能培训和社会兜底上下足功夫,不让一个脱贫户再返贫。
二要抓产业振兴。这是重中之重,大同坚决落实农业“特”“优”战略部署,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壮大、“大同好粮”品牌提升“三大工程”,加快国家黄花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际陆港冷链加工产业园“北肉”出口平台建设,打造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样板区”。
三要抓乡村治理,重点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全力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谈到大同,大家首先必然会想到云冈石窟。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云冈学研究和云冈石窟保护,统筹实施学科建设、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文旅融合“五大工程”。
我们大同不仅有云冈石窟,还有北岳恒山、悬空寺、华严寺、大同古城。作为曾经的“两朝重镇、三代京华”,大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享誉全国的文化旅游名城之一。
在此基础上,我们现在强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实施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旅融合、文明创建“四大行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深挖云冈文化内涵。我们突出“保护、研究、弘扬”三个重点,实施景区扩容提质、数字化保护、云冈学提升、文化产品创新“四大工程”,打造“云冈学”研究高地(基地),开发文化价值,丰富文化产品供给,让游客深度体验云冈石窟、云冈文化的魅力。
二是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大同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打造文旅融合“一带一区三园一基地”,构建“项目引领、板块集聚、廊道串联”文旅(化)发展新格局。
三是抓好传统文化传承。我们延续古城文脉,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将北魏、边塞、民族融合等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城市门户、主要街区、公园广场,推动古城“活”起来,通过“活”起来再让古城“火”起来,全面提升“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同是山西乃至中国的“煤都”,“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使大同在全国城市“污染榜”上曾常年有名,也曾连续3年进入全国污染最严重城市之列。
为了彻底改变大同的“煤都黑”形象,尽快消除大同人的“心肺之患”,大同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过这些年的系统治理,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呈现出“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大同新画卷;尤其是空气质量连续六年排在全省第一,实现了“煤都黑”到“大同蓝”的完美嬗变。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加快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一定让我们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一是重修复。大同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实施河湖扮靓、水土扎根、山坡披绿工程,深入推进“一河四支流”综合治理,让大同的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持续推进恒山矿山治理生态修复,打造生态修复观光样板区,实现绿化彩化财化一体发展。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乡村民宿民居等乡村旅游,真正让老百姓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实惠。
二是强治理。我们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在气上重点加大二氧化硫的整治,在水上推进“五水共治”,在土上严格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三是畅循环。大同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形成“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模式。
总策划:赵东辉
总监制:郭江坪
监制:柴海亮 晏国政 池德生
制片人:叶健 刘云伶
文字:王浩庆
主持人:张力文
摄像:马梦迪 冯宇 王浩庆
剪辑:马梦迪 亢静璇
新华社山西分社
山西省委网信办
新华网山西频道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