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徐县东梁村:“帮办代办”添温度 四村合并更并心
“闺女,大娘不识字,你帮忙给咱填填表格吧”“小李,那个分户手续还需要啥材料不?”近几天,太原市清徐县东于镇东梁村妇女主任李继清特别忙,自从实行便民帮办代办制度以来,上门求助的村民络绎不绝。
东梁村由东于镇原来的洛池渠、果子园、闫庄儿、大旺四个村合并而成,全村505户、14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合并村。
为进一步协调解决好村民的糟心事、烦心事和忧心事,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自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来,东梁村积极探索服务新途径,以村“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为班底,设立便民帮办代办点,采用“轮值坐班+电话服务+流动服务”模式,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并村更并心。
制度先行 当好便民服务“店小二”
“现在办事方便多了,村里的干部就在这儿坐班,我们有啥不懂的、不会的,直接找他们帮办就行。”原果子园村民董伟伟的开心写在了脸上。
为让代办村民更加方便,东梁村将民政优抚、医疗社保、信访矛调、三农服务、法律援助、证明盖章出具等近90项党务政务事务性便民事项,进行规范梳理,形成代办清单;同时建立健全代办服务工作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及时公开公布代办员职务职责、联系电话以及服务承诺,村“两委”干部轮值坐班,做好村干部值班坐班工作日志和意见收集。
“我们在外地打工,回不了家,多亏村里的便民帮办代办制度,帮我们去派出所咨询,帮忙盖章,我家儿媳妇户口才能这么快迁回去,没耽误小孙子上学。”刚办完户口回迁手续的村民曹玉凡激动地说。从材料复印打印到统一办理不动产证,从引导村民业务办理到帮助村民跟各部门对接、缴费,东梁村“一条龙”服务收获一片夸赞。
“我们服务的内容远不止清单上这些,村民们有啥需求都能找到我们。制定村干部轮值坐班制度以后,村民们办事方便了,班子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东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李晓龙说道。
网格助力 当好送情送暖“贴心人”
“李书记,我家里的面快吃完了,咱们的人上山时给捎上一袋吧。”原闫庄儿村的留守老人武汉成拨通了便民利民服务卡上的电话,不到半天时间,东梁村里网格员便给他送去了一大袋面粉。
东梁村里像武汉成这样的留守老人不在少数,他们行动不便,下山采买东西更不容易。针对这一情况,东梁村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成立了“红色代办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入户流动服务。
“我们全村划分了4个党建网格,把67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全部充实进网格,定制便民利民服务卡,建立网格微信群,村民们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便可实现‘办事催单’,真正搭起了服务群众的 ‘连心桥’。”原大旺村村主任武学文介绍道。
小事,党员和网格员来帮忙;大事,村“两委”干部来解决。东梁村通过网格化管理,成功将便民服务延伸到乡村末梢,让助民、为民更有温度。
随叫随到 当好应急处突 “救火队”
“伙计们,紧急通知,武福海走丢了,大家马上去果子园,家里有手电的都带上,衣服多穿点,紧急结合!”晚上九点半,一条寻人的紧急通知,让东梁村的干部们迅速行动了起来。
武福海是东梁村里的“三类人员”,平常村干部就会隔三差五去家里看望慰问。接到走失消息后,村支书李晓龙迅速了解情况,连夜召集“便民应急服务队”紧急进山寻人,最终在古交市城边的菜市场找到老人。经检查无大碍后,立即驱车将武福海送回早已为其准备好了热乎饭的家中。待一切安顿好,服务队成员们放心离去时已是后半夜,夜黑虽冷,却挡不住这个小山村暖意流淌。
“村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突发性的事件,而东梁村‘便民应急服务队’就是一支‘随叫随到,夜不打烊’的队伍。他们护林防火日夜巡逻、防汛抢险处理滚石、疫情防控设卡值守,只要村民需要,我们就一直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付出,我们村“两委”班子一步步走进了村民心里,‘有事就找村干部’也逐渐成了东梁村村民的一个共识。”东梁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刘阳说道。记者李兵 通讯员吴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