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线调研】解码“中国北方日用瓷都”——朔州日用瓷产业转型发展之路调研
朔州某陶瓷企业职工正在进行贴花操作。图片:通讯员摄
朔州某陶瓷企业的生产车间。图片:通讯员摄
阅读提示
5月22日,朔州第五届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在应县举行,国内外数百家陶瓷贸易商云集塔乡,开启“下单”模式。
窑火不熄,薪火相传。从“陶埴一技、独擅北方”到如今的中国北方日用瓷都,朔州日用瓷在全球陶瓷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以怀仁、应县为主要产地,朔州全市已形成集技术研发、工艺创新、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朔州日用瓷,正朝着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方向砥砺前行,一座日用瓷都,正在中国北方奋力崛起。
以专业镇建设为契机 建链提质做强产业链
2015年,投产不久的怀仁尊屹陶瓷研发有限公司开始研发生产朔州日用瓷企业尚未涉足的异形瓷和色釉瓷,利润较普通的白瓷产品翻了好几番。
尽管利润高了,但餐具等日用瓷多按成套售卖,一套餐具中碗、盘、勺等品类并非平均配置,单独生产勺子等需求量较少的产品,成本高,不划算。为满足部分客户批量定制需求,往年尊屹陶瓷会找外地陶瓷企业代工这些产品。2022年,尊屹陶瓷找到当地企业怀唐骨瓷研发中心做配套,既省下了运费,还节省了时间。
据应县富彩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贺强介绍,近年来,朔州当地的日用瓷配套企业发展态势较好。以用于小批量日用瓷包装的泡沫箱为例,前些年,他们公司还需要从太原等地调货,现在应县当地企业就可以生产。“朔州相关配套企业近年来发展得很好,既解决了我们生产企业的需求,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贺强说。
朔州市工信局副局长梅斌表示,目前,朔州日用瓷产业正在向全链条、全要素发展。窑炉机械、模具开发、釉料加工、包装制作、创意设计、专业营销、花纸生产、报关服务等上下游配套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配套小企业不仅拉长了朔州日用瓷的产业链,也促使朔州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其中,人才培养、会展交流、大型物流、协会联盟等配套产业发展迅速。”对朔州陶瓷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梅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较为完善的日用瓷全产业链基本形成,但短板依然存在。目前,朔州市全链条陶瓷企业共有108家,生产线150多条,却尚无一家从事制泥、成型、制模等专业的生产企业。
“与潮州等国内日用瓷生产基地相比,朔州从制泥到产品设计再到成品外销,几乎都是各家日用瓷企业独立完成。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泥、釉、模’制作环节,制泥、成型、制模等产业链上游配套企业还是比较缺失的。”说起朔州日用瓷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梅斌直言,“此外,目前朔州专业从事日用瓷研发设计和销售的企业也比较少,缺乏权威产品检测机构的情况也需改善。”
补齐产业链短板,巩固“全链条”优势,是朔州日用瓷产业接下来的重点发展目标。以怀仁市为例,今年以来,怀仁市制定出台了《怀仁市陶瓷专业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怀仁市陶瓷专业镇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通过制定十大行动和51条措施,吹响怀仁陶瓷专业镇建设的冲锋号。
针对当地日用瓷企业研发设计能力较弱,依赖外地经销商程度高,销售渠道较为单一,陶瓷产品检测机构尚存空白的现状,怀仁市积极推进企业公共技术平台、陶瓷展示中心、陶瓷e镇孵化中心、陶瓷e镇物流供应链中心等设施建设,位于当地的山西省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将在年内投入运行。“近年来,我们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电商销售、物流配送和产品检测方面进行产业扶持,通过延链补链,努力做强陶瓷产业链,进而助力怀仁乃至朔州陶瓷产业发展。”怀仁市副市长李辉说。
努力向规模要效益 智能化发展方兴未艾
“老式的生产线对于工人来说,劳动强度特别大,现在我们新生产线都是全自动化的,尤其是下坯、拉坯、起坯这些环节的人工都可以省去。”5月25日,在怀仁恒源瓷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厂长王尚新介绍道。
作为一家已完成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日用瓷企业,最明显的改变莫过于产品质量的提升。“改造之后,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之前的生产线,制坯过程容易产生缺陷,而这个缺陷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几乎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产品合格率可以达到90%以上。”王尚新说。
在过去,朔州陶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市全链条陶瓷企业有100多家,从业人员最多时近10万人,人力成本占企业生产成本近40%。曾经,依托较低的人力成本,朔州日用瓷在市场竞争中尚有一席之地。但随着员工工资的不断上涨,加之日益严峻的招工难问题,昔日的人力资源优势逐渐不再,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5月29日,在怀仁永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安装调试日用瓷全自动成型系统,两个月后,这些智能设备就将投入到当地陶瓷企业生产一线。
在朔州,日用瓷产业的智能化生产与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依托朔州日用瓷生产企业多、技术提升改造需求大的现状,2018年,怀仁华缶瓷业有限公司出资成立怀仁永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研发日用瓷全自动成型系统。通过边实验、边研发、边改造,带动产品持续升级迭代,目前企业研发的滚压机、修坯机、切泥机、印花机等设备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经过改造,仅成型这个工序,我们就减少了70%的人工成本,生产时间也由原来的72个小时降低到不到4个小时。”怀仁永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鹏说起自家生产的设备优势,打开了话匣子。
春江水暖鸭先知,朔州日用瓷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趋势也被当地的其他机械制造企业敏锐地捕捉到。怀仁市众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自动化+智能化”,其生产的陶瓷自动化生产线不仅涉及朔州多家陶瓷企业,还走出山西,走进广东潮州、河北唐山等中国重要日用瓷生产基地。
据众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卢廷禄介绍,作为山西最大的陶瓷机械生产企业,企业一直将创新视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目前,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占到利润的近30%。
在怀仁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滩陶瓷产业园区服务中心主任安扬看来,目前国内日用瓷生产已逐步进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时代。“日用瓷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做好原材料标准化、产品工业设计信息化、生产装备智能化等重点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更好地为日用瓷产品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打好基础。目前,朔州日用瓷产业智能化发展已走在了行业前列。”展望朔州日用瓷发展前景,安扬充满信心。
发挥已有优势 精心打造“朔州瓷”品牌
来自巴基斯坦的阿外斯参加了刚刚结束的春季广交会,他是Sinopak厨房用品分销公司首席执行官。近年来,他每年都从应县购买80个左右货柜的瓷器,价值数千万元。“在巴基斯坦,人们每天都用瓷器,尤其喜欢这里的瓷器——轻、美、便宜。”阿外斯说。
轻、美、便宜,如果说前两个词是对朔州陶瓷的赞美,那么便宜两个字却深刻反映出了朔州陶瓷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竞争力尚停留在中低端层面的窘境。
以白瓷碗为例,在朔州日用瓷产品中堪称海量般的存在,几乎每家日用瓷企业都有生产。但一只白瓷碗的利润只有几分钱,是日用瓷中典型的低附加值产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朔州的一些日用瓷企业在努力尝试。
2019年,由应县优尊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B.Duck小黄鸭系列产品亮相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知晓了朔州瓷的高品质。据优尊陶瓷总经理助理高林介绍,公司首先斥资取得了B.Duck小黄鸭的IP授权,研发设计团队用时4个多月,精心设计了数款不同风格B.Duck小黄鸭产品。产品推出后,短短6个月的时间,销售额就达1亿元。
如今,注重产品研发设计的优尊陶瓷,每年用于产品设计研发的费用都在上百万元,设计出来的新产品受到客商的广泛好评。该公司的产品品质和售价也跻身国内中高端行列。
“我们企业对原料和产品实行‘七滤五筛’工艺,这样生产出的骨瓷产品,白度高、亮度好、透光度好。内在质量标准优于国家标准,比方说国家标准是80%的白度,我们能达到85%的白度。”就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怀仁市锦泰陶瓷有限公司总工张善龙侃侃而谈。
好的品牌建立在好的产品质量之上。有了“七滤五筛”这个“金刚钻”,企业的“瓷器活”做起来便有了十足的底气。现在,锦泰陶瓷生产的酒店骨瓷和日用骨瓷均畅销国内外。
无独有偶,同样生产骨瓷的应县富彩陶瓷有限公司,在今年过完年复工不久,就陆续接到大批订单。目前,富彩陶瓷拥有40多项研发专利,公司生产的骨瓷骨粉含量高达42%,远超国家标准。高含量的骨粉使得企业生产的骨瓷产品呈现出“白如玉、薄如翼、明如镜、声如磬”的品质,深受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和青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朔州每件日用瓷能够增加1元附加值,那么朔州市日用瓷整体产值将增加近40亿元。而提升附加值的关键在于陶瓷地域知名品牌的打造。”谈及打造陶瓷地域知名品牌的意义,梅斌表示。
对于朔州日用瓷来说,“怀仁陶瓷”已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应县陶瓷”也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朔州更是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称号。这些都令朔州拥有了打造陶瓷地域知名品牌的良好资本。
“品牌的提升和打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发挥已有优势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推广和塑造。以一年一度的朔州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为例,目前,该交易会已成为业内公认的陶瓷专业展会品牌,是国内陶瓷产业、陶瓷行业品牌展示和贸易销售的一个重要平台。相信随着交易会的连年举办,朔州陶瓷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将日渐增强,朔州日用瓷也将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谈及朔州陶瓷的未来,梅斌充满希望。(记者袁兆辉 通讯员张小菊 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