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对公开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文件进行全覆盖检查,持续开展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2023年自查文件数量2747件,审查文件2306件,废止文件13件,查处虚假宣传、混淆等反不正当竞争案件21起……”12月28日,临汾市委、市政府召开首场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临汾市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临汾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专线(以下简称“专线”)工作运行情况、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以及近期推动所有审批事项向全国最短时限看齐的工作成效。
临汾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张林海介绍,截至目前,专线累计收到各类投诉举报事项1622件。其中,投诉举报类185件、咨询类1437件。在转办的185件中,转临汾市纪委监委查办20件;转相关市直单位核实办理49件,转相关各县(市、区)核实办理116件,目前,已办结158件,剩余27件正在按时间节点办理中,办结率98.4%,满意度98.7%。
专线运行以来始终保持高效运转,在推动临汾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专线工作凝聚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合力,临汾17个县(市、区)和临汾经济开发区学习借鉴专线工作模式,已全部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机构,妥善处置辖区内各类投诉举报事项;形成了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有力震慑,通过专线研判转办、市纪委监委积极对接,坚决纠治营商环境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事项,在办理企业及群众反映的投诉事项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大接办力度,切实维护了企业发展和群众利益。
张林海表示,临汾市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临汾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重点工程,不断强化专线运行效能,确保专线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助推临汾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临汾市强化制度建设,对所有投诉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投诉事项受理、办理、办结等电子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实时动态管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临汾市细化工作流程,坚持“131”工作要求(即:属于受理范围内的事项1小时内转办、3日内报回办理情况、办结后1日内回访),实行接诉即办、限期办结、提醒督办、回访评价的闭环管理。
临汾市打通协作通道,建立健全双向流转受理、专项接办机制,充分发挥专线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着力提高解决投诉事项的工作效率。
为进一步发挥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专线的工作效能,临汾市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专项清零行动、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等手段,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
临汾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杨楠介绍,临汾市法治环境持续改善,审结涉企案件和民商事案件14032件、涉企行政案件210件、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案件45件、扰乱市场秩序犯罪案件84件,查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21起;政务环境便捷高效,延伸拓展“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现“掌上办”“网上办”,受理39件事项,办结34件,服务群众2100余人次,并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31项行政许可事项划入市行政审批局,16项划出;信用环境持续优化,成立临汾市治理“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欠款”问题专项行动工作组,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清欠任务。
临汾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宁红介绍,临汾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于2023年年初制定“全面推动所有审批事项向全国最短时限看齐”专项行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2023年拟实现全国最短时限事项台账》,多措并举,逐项落实,推动52个审批事项年内达到全国最短时限,并同步下发《关于推动全系统“所有审批事项办理向全国最短时限看齐”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县审批部门统一部署、一体推进。
截至目前,临汾市行政审批局2023年选取的52个压缩时限的事项已全部压缩到位,原审批时限共105天,现压缩至41天,压缩率61%。
临汾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将继续狠抓责任落实,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推动所有审批事项向全国最短时限靠拢,最大限度实现便民利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