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揭晓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成功入选
3月22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22处入围的考古项目逐一亮相,各方考古学专家综合评定,最终从22个项目中评选出10个“最佳”。其中,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申报的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成功入选,成为山西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该评选自1990年启动,山西已有18项考古项目获此殊荣。
千年古窑露真颜
霍州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白龙镇陈村,地处汾河西岸台地边缘。2022年至202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霍州市文物部门联合对陈村瓷窑址开展了首次考古发掘,选择8个地点发掘,发掘面积600平方米。
霍州窑生产的器具,深受历代皇家欣赏,多为宫廷收藏之物。目前,在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临汾博物馆等都有霍州窑宋、元、明、清时期生产的瓷器藏品。略显遗憾的是,霍州窑自1975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未开展过考古发掘工作,直到2021年,霍州市委、市政府启动《霍州窑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22年联合考古队进驻霍州窑,对其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该窑址也迎来了有史以来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经过为期两年的漫漫征程,有着千年历史的霍州窑重现真容。
该项目负责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岩表示,霍州窑遗址中已发现了金、元、明时期的作坊、窑炉、灰坑等制瓷遗迹,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窑具,较为全面、立体地展现了霍州窑的瓷业历史和生产面貌。这是第一次从考古学地层上建立起了霍州窑的历史分期标尺,并根据出土器物,呈现了霍州窑不同时期的瓷业面貌和工艺技术特征。
霍州窑的“华光”时刻
根据考古发掘成果来看,霍州窑是一处古今重叠型窑址,其烧造的历史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厘清了霍州窑从北宋末期到清代初年的烧造历史,也印证了山西地区是北方地区经济中心、手工业生产的核心区域。
霍州窑约在北宋后期开始烧造,金代达到成熟,形成了以细白瓷产品为主流特色产品、“擦涩圈”叠烧为主要装烧技术和细凸线纹印花为装饰特征的瓷业面貌。细白瓷产品胎体洁白坚致,器类小巧多样,釉层稀薄光亮,釉色洁净明快。常见器形有浅盘、小碗、小盏、玉壶春瓶等。器物内壁中下部,常有细凸线纹印花装饰,不用边饰。纹样题材富有生活情趣,艺术风格活泼灵动,常见纹样有水波禽鸟、缠枝花卉、蝴蝶花卉、莲花童子及奔鹿、兔子等动物纹样。到了元代时期,霍州窑产品仍以细白瓷产品为主打商品,在元大都、元中都、哈剌和林古城及集宁路等地均有出土,表明霍州窑产品曾销往高端市场,很可能已进入宫廷消费。“五粒泥浆粘钉支烧技术”为霍州窑独特支烧技术,也是霍州窑的核心尖端技术。元代是霍州窑烧造历史中最为闪耀的时刻,在北方地区白瓷窑场生产普遍衰落的形势下,霍州窑以工艺精湛、造型薄俏的细白瓷产品一骑绝尘,成为全国唯一生产精细白瓷的窑场,成就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细白瓷生产的最后高峰。
山西霍州窑此次能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与其上一年度着重开展的考古工作密不可分。
刘岩介绍:“2023年,我们在明代时期的窑址遗存上清理揭露出了一套完整的明代窑业生产窑场遗存,可以说完整了解到了明代北方地区的窑业生产布局形态,也系统、完整地位明代瓷业生产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明代霍州窑,面貌发生改变。以化妆白瓷为主流产品,主流装饰技法为白地褐花和黑花,纹样多样。也正是以为它长期持久的细白瓷生产技术积累,为山西地区明代藩王府烧制了细白瓷矾红彩五爪龙纹碗、盘、杯等高档用瓷。“这次发掘在北方地区明代陶瓷考古中具有开创性意义,是第一次对北方地区明代窑址开展的一定规模的系统性考古发掘,对于北方地区明代陶瓷生产编年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可深入推动南北方明代制瓷业生产对比研究等课题。”刘岩说。此外,在清代地层中出土了“堂内供钵顺治十三年十一月内做造”的纪年残器,表明霍州窑一直延续至清代。
本届评选竞争激烈
评选活动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赵辉,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霍巍分别进行了点评。“本次入选终评名单的22个项目,从我自己的立场来看,都有值得入选十大的水平。”评委陈星灿说。霍巍评委在发布会中也提到,本次“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竞争非常激烈。
陈星灿总结了数点本届评选的特点。首先是申报的时间范围大,从十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到抗日根据地遗址,这在往届的评选中从未有过;其次是遗址的空间范围广,能够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4700米的青藏高原到南海西北坡水下1500米的沉船。“今年参评的项目中,多学科合作也体现得非常明显,都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式,取得了很重大的成果。”陈星灿分析道。除此之外,他还提到,许多遗址都凝聚了数年研究的心血,其中很多是从配合基建工作、进行抢救性发掘的遗址,转入到了主动性发掘,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意义非凡。
在此次入选的22个初评项目中,霍州窑是唯一的瓷窑遗址考古项目,霍巍评委在点评时介绍,霍州窑最开始因明初曹昭撰写的《格古要论·古窑器论》记载而闻名,但具体情况世人并不清楚,所以本次发掘是对霍州窑进行的第一次的系统考古工作,意义非凡。此外,该窑址发掘工作充满困难,最大的亮点就是遗址中“古今重叠”的考古发掘方法,有借鉴作用。“该遗址极大丰富了北方地区瓷业面貌的多样性和技术传统的复杂性,以实物印证了霍州窑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元代霍州窑生产的细白瓷,填补了细白瓷发展史的缺环,是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大贡献。”
会后,山西晚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刘岩,提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他也非常高兴:“这个荣誉是属于联合考古队的,大家在霍州窑工作了两年之久,这份荣誉是业界对我们辛苦工作的认可。从内心讲,我也感到欣慰,因为霍州窑考古发掘工作的呈现,使得大家对山西在古代陶瓷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有了全新的认知和重视。”对于霍州窑的未来,刘岩表示,发掘工作暂会告一段落,随后将进行系统的资料整理,尽快把考古成果向大众公布。“我们的考古工作为霍州窑的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希望通过揭示霍州窑的重要地位,更好地促进当地政府对于霍州窑窑址综合性规划和保护顶层设计和逐步实施。立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政策,打造霍州窑的文化产业创新链,让文化遗产真正惠及人民群众,让公众获得文化的自豪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传播好山西故事、中国故事。”(记者 孙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