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入黄河”祁县纪实-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06/04 08:34:36
来源:晋中日报

“一泓清水入黄河”祁县纪实

字体:

  原标题:昭馀祁泽薮千年盛景重现

  ——“一泓清水入黄河”祁县纪实

  

  祁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记者 张浩亮 摄

  据《周礼·职方》与《尔雅·释十薮》的记载,远古时代的太原盆地南面,曾经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积水地带,名为“昭馀祁泽薮”。这片湿地因水草丰茂、生机盎然而得名,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祁县。

  祁县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汾河谷地。上游的汾河水从太原清徐蜿蜒而来,勾勒出一道道“微笑曲线”。两岸水草丰茂,常有翠鸟、白鹭等珍禽在此停留,或觅食,或嬉戏。

  祁县积极争取法国国家开发署3000万欧元资金,用于科学治理36公里的昌源河河道,以及面积达460公顷的湿地。

  一系列治理措施让“昭馀祁泽薮”的盛景得以重现。市民刘丰在河长制文化园散步时,感叹不已:“昭馀祁泽薮的盛景再现,让我们赶上了、看到了、享受了!”

  水利兴则万事兴。近年来,祁县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谱写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生动答案,在“一泓清水入黄河”的赛道上,蹚出了一条祁县路径。

 “智” 守流域保安澜

  以水利新质生产力增强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5月20日,晨光初照,波光粼粼的汾河祁县段河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一位身影矫健的巡河员正沿着河岸缓缓行进。他手持清洁工具,腰间挂着一个小包,里面装着手机和一些简单的记录工具,他就是段宜冲。他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河面及周围环境,每到一个重点区域,都会停下脚步,仔细查看是否有垃圾漂浮、是否有污染物排放等异常情况。

  段宜冲目光犀利而专注,沿路遇到游客遗落的矿泉水瓶、塑料袋,他迅速处理干净。突然,停下脚步,他注意到一处河岸有点异常,立即掏出手机,打开祁县河长制App,开始拍照并记录详细情况,他的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滑动,像是在弹奏一首关于河流保护的乐章。在段宜冲的眼中,这条河流不仅是他的工作对象,更是他心中的一片净土。他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河流的每一滴水。

  像段宜冲这样的流动巡河员祁县共有50余人。

  这些年,祁县探索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河湖治理,实施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组建专业河道保洁员队伍,河道保洁员同时也是流动巡河员,通过App进行巡河签到、轨迹记录、照片上传、问题交办、工单处理,“发现一处,解决一处”,实现了“掌”上治水。

  走进祁县智慧水利监控中心,一幅现代化的治水画卷映入眼帘。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水文数据、水位曲线、水质指标等信息一目了然。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祁县实现了对县域内河流水资源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

  在这里,每一次雨情、水情的变化都能得到及时响应。智能监测设备时刻守护着每一条河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自动发出警报,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确保水资源安全和合理利用。

  从治水到“智”水。祁县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相继建设了智慧河长平台、智慧水库管理平台等,努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水利工作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水利行业监管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以水利新质生产力增强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据悉,祁县境内7条河流、6座水库,县乡村三级河长、巡河员的所有信息,智慧水利管理平台都全部掌握。

  数字赋能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祁县有的还远不止这些。

  “30台远程监控设备和无人机,定期对河道进行全段巡查管护;全力推进数字孪生流域AI防洪模型与水资源管理模块开发,提升昌源河流域安全工作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河流‘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管护新格局;上线河湖健康评价系统,全方位掌握河流健康情况,让汾河祁县段及县域内支流时刻接受‘健康体检’……”谈及智慧水利,祁县水利局副局长杨永强如数家珍。

  “慧” 治污水护清流

  百姓们掉进了真实的“莫奈花园”

  漫步祁县贾令镇吴家堡村,房屋错落有致、村容整洁如新,处处洋溢着清新的田园风情。村民段亚明家的院子里蔷薇盛开,芬芳的花香扑鼻而来,孩子们在凉亭里乘凉,悠哉的荡着秋千,阳光透过位于二层的露天阳光房,撒在进门正对面硕大的金色福字雕壁上,显得格外耀眼。

  这座用EPS节能建筑材料打造,足足有280平方米的农村住宅,和大城市的别墅一般气派、舒适,引得不少村民、游客前来打卡。大家不由感叹,“抖音上是虚拟‘莫奈花园’,在这儿可是掉进了真实的‘莫奈花园’啊!”

  而在五年前,这儿还是另外一番光景。

  “房子翻新之前,院子里挖一个2米多的渗水坑,家里的污水就那样简单粗暴地倒进去,或者直接泼进路上的水渠里,隔段时间就得清掏一次。厕所就安在院子的东南角,夏天容易滋生蚊虫,冬天还结冰打滑,那时候的生活环境可想而知。”打开厨房水龙头,看着哗啦啦的流水,段亚明脸上掩饰不住开心的笑容,“和老人在一起住,父母都快80岁了。现在,楼上楼下全部通了上下水,污水管网直通村里的污水处理站,简直是太方便了。我们村里人也过上了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

  段亚明口中的污水处理站,祁县共有17座,覆盖了全县的20个村。“处理后的中水直接就近用于农田灌溉,真正让污水有‘去路’,治理有‘来路’,全力疏通‘毛细血管’,畅通城乡‘微循环’,让农村更宜居、群众更幸福。”祁县住建局城乡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武玉超如是说。

  在祁县,“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正在全力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协同作业,一派繁忙景象。待今年11月投入使用后,将会进一步增强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升祁县水生态环境质量。

  “润”泽昭馀展新颜

  置身诗意绿色生态王国

  行走在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祁县段,金叶女贞绿篱分布两侧,一眼望去,让人心旷神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头鸭在河面上悠然游弋,万里茶道的路线图被用砖雕刻在石板上,诉说着祁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茶文化的繁荣。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早上5时10分从祁县出发,沿着汾河廊带一路向北,骑行60公里,7时12分就到了太原市区单位楼下。清晨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水光潋滟,一路走一路欣赏沿河美景,倍感愉悦。”对于在太原上班的祁县人李璇,通勤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为繁忙的工作日增添了几分色彩。

  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祁县生态建设的又一杰作。

  这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流水潺潺、碧波荡漾的河水与岸边青翠的芦苇相映成趣,仿佛一幅流动的绿色画卷;微风拂过,带来丝丝清凉,也吹动了水生鸢尾的轻舞;苍鹭在天空翱翔,鸳鸯在水里嬉闹,在这里,仿佛置身于诗意的绿色生态王国。贾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她说:“公园内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每次来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祁县鸿宇市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青告诉记者,祁县污水处理厂是山西省唯一一家中水全部回用且零排放的污水处理厂,其处理后的中水全部回用到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用作景观生态补充用水,平均每天1.8万吨。

  “我们通过植被多样性涵养水生态,以自然去修复自然。现有的维管束植物93科286属457种。”祁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服务站站长郝志强介绍,随着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不断建设,不仅有效维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改善了上游水质,而且来此栖息的珍稀野生鸟类种类和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从163种增加到226种,其中包括黑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4种,描绘出了一幅水鸟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祁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有序推进清洁能源车辆替代。全县86台公交车和52辆出租车全部使用新能源车,新能源率达100%。甲醇重卡推广也已达到30辆,这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更为涵养宝贵的水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

  碧水悠悠流不息,风光旖旎入画来。“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昭馀祁泽薮的千年盛景,在昭馀大地的热土上再次闪耀,重现其昔日辉煌。

  记者手记:

  采访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各级对于保护母亲河黄河的坚定决心。赴祁县采访前夕,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在太原现场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强调要坚决扛牢政治责任,狠抓重点工作落实,争做“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排头兵先行者。在这组报道采访的过程中,市委书记常书铭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并赴榆次区进行调研,强调要扛牢政治责任,狠抓任务落实,坚决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实地走访中,我们见证了祁县在“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上的显著进展,10个省级、市级重点项目中已有7个基本完工,仅剩的3个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中。市、县两级同心协力,切实贯彻中央及省委关于“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取得了丰硕成果。河流得到治理,水质得到提升,湿地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增加。如今,昭馀祁泽薮的盛景再现,这一切,都是对黄河母亲最真挚的呵护与回报。(记者 郝宇佳 张文彦)

【纠错】 【责任编辑: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