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能源基地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06/14 15:19:39
来源:新华网

中国中部能源基地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字体:

  这是5月30日拍摄的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天宇 摄

  新华社太原6月14日电(记者梁晓飞、李子怡、牛少杰)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近年来,中部能源基地在提升能源兜底保障能力的同时,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广低碳运输等,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产业体系。

  一块煤炭的低碳变身

  “钠离子混合电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寿命且能量密度可观等特点,未来可替代铅酸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更具发展潜力。”在6月13日于山西省阳泉市举办的第三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说。

  论坛主办单位之一的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曾是一家老牌煤炭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无烟煤恰好是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的上佳原料,双方合作很快开展起来。

  如今,该集团已通过全国首批钠离子电池测评,成为全球首批钠离子电池电动二轮车商业化应用企业。近日,其生产的钠离子电池工商业储能柜刚刚下线。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部省份积极推动传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煤炭从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成为中部能源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工作人员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的捻线车间对上纱架空锭位进行小丝更换(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河南省平顶山市产业结构曾长期偏煤偏重。经过多年产业优化升级,这座中原煤城初步完成从“一煤独大”到“一主多极”增长的转换。

  走进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产品展厅,除了琳琅满目的各种化工原料,还有飞机轮胎、神舟飞船部件,以及时尚靓丽的运动服装等。

  “平顶山市绝大多数煤炭产能来自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去年集团煤炭产量只有三成用作燃料,其余全部用作煤基化工原料。”集团科技创新管理部总监范新川说,一块黑乎乎的原煤在这里被“吃干榨净”。

  以煤基化工为支撑,平顶山市政府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携手打造“中国尼龙城”,大力打造尼龙化纤纺织、工程塑料两大产业集群,推动煤化工、盐化工、尼龙化工协同发展。

  一度电里的绿色含量

  一片4.96万亩的采煤沉陷区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所覆盖,大大小小的山梁上横亘着一排排的光伏板,它们不断将绿色能源送入电网体系。

  但在2015年之前,这里却是黄沙漫天的撂荒地,植被覆盖率仅有10%左右。山西省大同市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时间、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当地因地制宜,在沉陷区上建起了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

  “基地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2016年6月30日全部并网发电,一期装机100万千瓦。”大同市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伟说,运行近8年来,基地的光伏组件不断升级迭代,已累计发电124亿千瓦时。

  这是5月30日在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拍摄的光伏板。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大同市能源局数据显示,去年大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875.44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52%。今年以来,一项总装机600万千瓦的采煤沉陷区风光新能源基地正在抓紧建设,“绿电”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算力和大数据产业竞争的最终基点是能源,包括新能源。”中联数据集团副总裁马超说,他们5年前就决定将中国目前单体最大的数据中心园区集群之一——中联绿色云谷产业基地,建设在距离北京较近的大同。去年算力中心用电量10.6亿度,今年预计超过20亿度。

  从“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变,大同市积极推动数据中心、算力、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凭借冷凉的气候、充足的能源供给、较高的绿电占比,大同市吸引了秦淮大数据、中联数据等一批头部企业集聚,去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100亿元。

  一辆重卡的减排之路

  5月底,一队氢燃料电池重卡安全抵达天津港货场,卸货后再从天津港装载货物运回山西。山西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说,从山西省孝义市往返天津港,发运里程1500余公里,沿途使用三个加氢站补能,这是氢能重卡首次在中远距离实现纯商业运营。

  中部地区是重卡运输的重要通道,仅在山西就有数十万辆重卡汽车行驶在公路上,一场绿色运输革命正在中部地区悄然发生。

  6月9日,一辆电动重卡驶入河北省沧州市境内的石黄高速黄骅服务区换电站准备更换电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6月初,山西忻州至河北黄骅港开通换电重卡运输干线。这条交通干线长550公里,途经石黄、沧榆等高速公路,沿途服务区设置了11座换电站,为电动重卡搭建起一条绿色运输通道。

  在湖南株洲,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去年建成了中国首条电气化公路示范线,为重载公路货物提供新选择;在山西晋中,一辆辆甲醇重卡奔向全国,绘制出甲醇经济产业蓝图。

  正在建设从山东省日照港至山西省侯马市充换电通道的山西绿电通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庄见华算了一笔账,进行电动替代后,物流成本下降20%到30%,从侯马到日照一个来回每吨货能节约50元成本。“侯马市周边每年的运力能达到1000万吨,节约的物流成本相当可观。”

【纠错】 【责任编辑:李哲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