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分”是在“洗钱”再“跑”也“跑”不过法律-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06/19 09:55:03
来源:山西晚报

“跑分”是在“洗钱”再“跑”也“跑”不过法律

字体:

  原标题:“跑分”是在“洗钱” 再“跑”也“跑”不过法律

  今年以来,太原公安尖草坪分局重拳打击电诈犯罪及其“黑灰”产业链,战果显著

  “跑分”是犯罪分子的“黑话”,就是“洗钱”的意思。犯罪分子通过“跑分”,让赃款在多个银行账户之间不断转移,利用个人账户代收账、转账,以此赚取佣金,用于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收款。

  6月18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公安局获悉,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尖草坪分局坚持“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理念,重拳打击电诈犯罪及其“黑灰”产业链,战果显著。1月-5月,共侦破电诈案件212起,打击涉诈嫌疑人124人,打掉10人以上团伙3个。

  刷单警情揪出“跑分车队”

  “跑分车队”进入警方的视线,缘于今年1月5日,警方接到的一起“刷单”案。太原一市民报警称,自己因急于赚快钱而被电诈团伙诱导下载刷单返利App,并在App上做虚假垫付任务进行刷单操作,后发现投入资金无法返现意识到被骗。此后,犯罪嫌疑人以“向刷单返利App充值”为由,要求受害人在指定QQ群内通过发红包的方式转账。

  “这是电诈团伙转移资金的一种新型手段,相较传统电诈案件,作案手段更为隐蔽,涉及数据更为复杂。”办案民警说,利用“抢红包”的模式转移资金,无形之中,增大了警方的办案难度。

  此后,尖草坪公安分局立即成立由反诈中心牵头的专案组,追踪资金流向。警方通过梳理涉案QQ号、银行卡等关键信息,确定该团伙成员的身份信息及具体位置。1月19日至22日,专案组远赴福建省邵武市,将犯罪嫌疑人林某杰、黄某军等10人抓获。

  经查,这是一个以QQ红包、支付宝红包为渠道,为境外犯罪集团取现“跑分”的团伙,涉案金额200余万元。主要嫌疑人林某杰负责引流,接收境外指令,创建QQ群引导被害人群内发红包;黄某军运作“跑分车队”,组织他人使用31个QQ号在群内抢红包收款、银行卡提现,之后将现金统一交由林某杰转至境外。目前,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起诉。

  追逃过程中发现“水房”窝点

  人人喊打的电信诈骗团伙,不仅有层层伪装的诈骗分子,还有专业化的洗钱方式。其中,“水房”就是诈骗团伙洗钱的关键环节。所谓“水房”,是指随着国内对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力度不断加强,诈骗团伙在向境外转移的同时,将诈骗环节与转账环节分离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窝点,它是诈骗犯罪链条上负责拆分、转移诈骗所得资金的关键环节。因专门负责将赃款洗白,故而得名“水房”。

  今年3月,尖草坪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从在逃人员信息中发现一条线索:被深圳警方上网追逃的陈某姚潜藏在太原市。通过综合分析,民警发现其名下账户存在资金异常情况,其背后很可能有一个洗钱团伙。此后,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兵分两路,一路围绕陈某姚开展研判,一路前往租车公司调取信息。3月28日,专案组抓获陈某姚。经审讯深挖,3月28日、29日,专案组相继在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抓获其老板袁某、“水房”负责人贾某平、“卡农”管理人陈某熙等9人,彻底打掉“水房”窝点。

  经查,该团伙是老板接单、“水房”洗钱、“卡农”开卡的组织架构,涉案金额500余万元。自去年12月以来,袁某对接境外犯罪集团;贾某平等人运作“水房”洗钱;陈某熙、陈某姚等人招募、管理“卡农”办理公户。目前,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批准逮捕。

  接到报警抓获兼职类诈骗团伙

  “动一动手指头,在家就有收入”“轻松刷单,日赚百元”“躺着也能拿‘好处费’”?如此梦寐以求的“兼职”你心动吗?在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找兼职工作时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落入诈骗陷阱,更不要成为诈骗分子“洗钱”的“替罪羊”。

  3月21日,太原公安尖草坪派出所民警巡逻时接到刘某报警,其称自己不久前在网上找到一份兼职工作,因为对方承诺“待遇优厚”,刘某立刻便申请了“面试”。见面后,对方表示将会往刘某的账户转账5万元,而刘某只需要去银行将钱款取现,便可获得不菲的佣金。

  接警后,尖草坪分局反诈中心和尖草坪派出所成立专案组调查。3月21日,专案组抓获保某乐等3人。到案后,3名嫌疑人百般抵赖、拒不交代,称来太原旅游,并未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面对大量的证据,3人最终承认犯罪事实,并交代了在宁夏的犯罪窝点。5月9日至16日,专案组转战宁夏银川、石嘴山、中卫等地,抓获周某豪等8人。

  经查,该犯罪团伙成员均为宁夏籍。自今年3月以来,保某乐纠集马某杰、周某豪等人长期流窜在宁夏、甘肃、陕西、山西等地租赁车辆,以互联网兼职为幌子,纠集成员流窜作案,组织多人利用银行卡接收电诈资金后大额取现,涉案金额100余万元。目前,11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相关

 有人会盯上你的银行卡,千万护好!

  形式一:购买银行卡

  随着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每个人手上都有3张以上的储蓄卡,那实际交易使用的又有多少呢?一堆人盯上这个市场,先去买大量的银行卡。犯罪分子花言巧语骗取信任:“反正你的银行卡闲着也是闲着,每年给你点钱。这一年白来钱多好啊!”

  如果你的银行卡还开通了网上银行,长时间闲置不用,没有交易记录,那他们就很高兴。

  有人说:“不对,他可以自己去开通银行卡,买我的没道理啊?”对于你的疑虑,犯罪分子自然准备好了一堆说辞,比较常见的是“因为打官司,我的账户被法院限制交易了,但我做买卖离不开银行卡。”

  反正就是一顿忽悠,你把开户行、账号、密码告诉对方,对方承诺转几笔钱,然后给你提成。一旦你答应了,那些诈骗得来的钱,便会转到你的银行账户里。然后,犯罪分子以“购物”“消费”“小额转账”等方式再转到其他“二级卡”里。此后,无数个“你”,互相复制转来转去、转去转来,每两张卡的发生额会越转越小、越小就越隐蔽、越显得正常,都不会引起警方和银行的怀疑。到最后这个钱全又回到了骗子自己的账户里。

  形式二:租赁银行卡

  一次性租是什么意思?朋友要借出一笔钱,因为一些“不方便”的原因,需要你通过自己的银行卡转到“指定账户”里。当然,只要你答应帮忙,对方承诺有提成。有人说,那这个肯定没问题了,一是因为是朋友,有的还是亲戚,二是卡都全程在自己的手里,这应该会比较安全。况且,还有好处费。其实,你要这么想,也就离犯罪不远了。

  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的公司专门接这种跑分业务,然后他就分派给自己的员工。员工从身边熟悉的人下手,亲朋好友都是熟人关系,也不想太多,反正帮你转笔钱,你还给我转100块钱红包,也挺好的,但不知被跑分集团利用。往往这种电信诈骗后面跟着的都是黄赌毒,包括地下钱庄的钱都是见不得光的。所以你不要以为那我也不知道啊,跟我有什么关系。不管你知不知道,你的银行卡只要被拿来跑分了,你就有脱不开的连带责任。

  链新闻

  “豪购”20余万元买黄金饰品?原来是跨省利用黄金交易洗钱

  黄金饰品店来了一笔大生意,一位顾客眼都不眨一下,便“豪购”价值20余万元的黄金首饰。交易完成后,正当商家还沉浸在喜悦中时,他的银行账户却因涉诈被冻结!6月18日,运城市公安盐湖分局向社会发布信息,警方成功破获一起跨省黄金交易洗钱案。

  6月4日,运城市区某黄金店店员向盐湖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反诈中队报警称,其在收到一笔客户购买黄金的货款后,银行账户因涉案被冻结。办案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案件调查工作,通过视频研判、循线追踪,首先确定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董某师的身份信息。6月13日下午,民警主动出击,迅速赶往陕西汉中、四川巴中市,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董某师、秦某凯,将这起跨省黄金交易洗钱案成功侦破。

  经查,今年6月,犯罪嫌疑人秦某伦(在逃)在得知利用赃款购买黄金,帮助电诈不法分子洗钱可获得高额利益后,纠集秦某凯、董某师“购金”洗钱。其间,三人分工明确,由秦某伦负责对接境外不法分子联络涉诈资金,秦某凯负责找金店充当买家,董某师作为司机负责盯梢,在全国各地进行“购金”交易。该团伙在利用诈骗资金购买大量黄金后,第一时间会将购买的黄金进行熔化,并带到外地进行二次交易,完成赃款洗白全过程。该案同时带破涉及山西、陕西、四川3省6市多起利用黄金交易洗钱案件。

  目前,犯罪嫌疑人董某师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秦某凯已被四川警方另案处理。案件审理、线索深挖、赃物追缴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此,警方也提醒广大商家,近期此种新的洗钱方式悄然兴起,多地出现类似“大客户”。他们“豪气”下单购买各类商品,通过索要商家收款银行账号进行支付货款,目的就是为犯罪团伙“洗钱”。广大商户在经营销售期间,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报警。

 链接

  洗钱是指将犯罪或其他非法违法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转化,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实施上述有关洗钱行为从而构成的犯罪。

  刑法第191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账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记者 辛戈)

【纠错】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