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水青山绘幸福 吕梁山城展新颜
——我市推进美丽幸福吕梁建设绘就生态宜居城市
苍鹭在方山县刘家庄村的林间栖息、飞翔。
图为候鸟在孝河国家湿地公园内飞翔、觅食。
盛夏的吕梁山,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是画卷。从漫山遍野的林地草坡,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从碧水清流的汾河岸边,到开窗见绿的宜居城市;从抬头可见的“吕梁蓝”,到放眼环顾的“生态绿”,一幅幅动人的美丽画卷,不仅勾勒出吕梁大地的绿水青山,更描绘出了全市人民幸福生活的模样。
在新的发展征程上,我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推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从生态修复到城市更新,从文明实践到生活方式的转变,吕梁正绘制着一幅生态宜居、文明进步、充满活力的崭新画卷,以稳健的步伐迈向一个更加繁荣、文明、和谐的未来。
天蓝地绿水更清 吕梁山上景色新
在孝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来自广西的莫先生正在与好友环湖慢跑,这已经成为他们每周的必备项目,在孝义工作20多年,莫先生见证了孝义生态修复的全过程。
“刚来孝义的前几年很少出来跑步,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能见度比较低,跑完之后衣服和鞋子都会很脏。现在不一样了,在孝河公园跑步成为了一种享受,能时刻呼吸到新鲜洁净的空气。”莫先生抬起脚给记者看自己的跑鞋,“跑了很久鞋子依然干干净净。”
去年,孝义市空气优良率、重污染天数、PM2.5等三项大气考核指标历史性第一次全面完成,空气越来越好,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这一切的背后,饱含着多年来我市聚力抓治理、筑屏障,倾心守护最美生态底色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吕梁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吕梁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全面厘清全市48家环委会成员单位职能,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动污染防治设施提标升级。先后完成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92家煤矿外排矿井水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431家加油站双层罐改造,1230千米污水收集管网建设,20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投运,3个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84条黑臭水体整治,并完成513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324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划定畜禽禁养区250个。2023年,我市市区优良天数位列全省第三,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和汾渭平原最低,1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改善幅度全国第三。
今年,我市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9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实施300万亩生态建设工程,持续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加快采煤沉陷区和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同时,深化重点行业节能减污降碳,加快山西交通低碳科技园、臣功固废综合利用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在柳林县石西乡马家山村, 村民陈侯愣用手摩挲着刚刚采摘的西瓜,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瓜田,脸上的笑容如同夏日的阳光一样灿烂。他感慨道:“现在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连空气都带着甜味,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广受欢迎的石西西瓜,也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新征程上,吕梁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地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将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吕梁,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扮靓城市“方寸美” 宜居宜业梦正圆
宽阔平坦的道路、焕然一新的小区、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干净方便的公共厕所……自己生活的城市越来越好,已经成为很多吕梁市民共同的感受。
“开车路宽、出门见景、推窗有绿,现在的城市建设真的是考虑到了老百姓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住在市区滨河南路的赵瑜对家门口的变化赞叹不已。在她看来,扮靓城市“方寸之美”,带给老百姓惬意生活的“口袋公园”,串珠成链点缀在城市的各个地方,让美丽和绿色在吕梁变得触手可及。
群众的直观感受,皆与政府的大政方针紧密相连。去年以来,我市持续做大做优以绿荫城的园林文章,在“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公园提质改造、景观绿化等方面均衡发力,利用部分临街闲置空地、临街天坑,见缝插针打造“口袋公园”,完成八一街小游园、昌平路莲花家园西南角小游园等“口袋公园”建设和呈祥路南延绿化等7项绿化建设任务,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6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9%,为市民带来伸手可及的“绿色幸福”。
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奔着问题去,迎着期盼走”,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聚力强建管、提能级,抓点促面打造更多新亮点、新看点,深入谋划实施吕梁大道二期、新安大道快速化改造、科技馆建设等一批事关吕梁城市建设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精细化开展城市管理,持续推进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创建,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城市道路发展短板,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随着新规划和项目的逐步实施,吕梁市区正在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蜕变。长输集中供热管网的建设,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市文化馆的建设,让文化的气息在城市中弥漫。老旧小区的改造,让132个社区焕发了新生;而102个精心设计的“口袋公园”,则像城市的绿宝石,点缀在每个角落,为市民提供了一片片宁静的休憩之地,提升着城市的品质。吕梁,正以其坚定的步伐,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行。
春风化雨润无声 文明新风沁心田
心型拱门、浪漫满屋、三维针雕墙、万花筒、明清亭廊建筑、爱情公益林、爱情天梯……
5月20日,在精心营造的浪漫氛围中,一场由中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宁乡镇阳坡塔社区联合主办的“爱情港湾 一世情‘园’”户外婚礼志愿服务活动在阳坡塔社区情侣公园举行。
漫步爱情长廊、攀登爱情天梯、宣读爱情誓言等七大特色活动,爱心手掌印章、精美定制的非遗剪纸作品、“执子之手”蜡像等七项爱情大礼包,耳目一新的婚礼形式,既不失满满的仪式感,又革除了婚闹陋习,树立了节俭、绿色的文明新风,让一对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和祝福下,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作为中阳县首个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阳坡塔社区情侣公园承担起推进移风易俗、提倡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重任。这场简约而不失浪漫的盛会,承载着中阳县实施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推动婚礼新潮流的努力和期望。
“通过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以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为着力点,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让孝亲敬老、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中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任晓明说。
移风易俗是一项破旧俗、树新风的社会改革。近年来,我市将移风易俗工作确立为十二项重大改革事项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抓落实,全体党员干部躬身践行作表率,有效遏制了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实现了移风易俗“有人管”、婚丧嫁娶“有章程”、社会风气“有变化”的阶段性成效,不仅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转变,更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有、精神富有也成为吕梁奋力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不懈追求。
近年来,我市在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经济发展指数稳居全省前列的基础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牵引,持续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推进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工作,厚植精神沃土、构筑文明高地,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数,打造更有温度的城市。
在修缮提升吕梁火车站、市体育场、市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加快建设博物馆、体育中心等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我市还积极开展“美丽幸福吕梁 文明志愿有我”“创城我先行”“强国复兴有我”等志愿服务行动,汇聚起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大正能量。市民们纷纷主动学习文明礼仪,积极参与文明创建,争做文明市民,用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记得几年前,这里车辆停放杂乱无章,道路破损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墙面上还经常能看见乱贴的小广告。但现在,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环境整洁优美,大家的文明素养也有了显著提升,很少再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了。”说起家门口的喜人变化,居住在滨河街道东关社区多年的居民李华感慨良多。
从通衢大道到街边小巷,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文明之花都在悄然绽放。整洁的街道、有序的车辆、和谐的社区,吕梁正以其文明进步的力量,奋力描绘出一幅文明和谐的幸福画卷。(记者 刘少伟 本栏照片由 刘亮亮 摄 薛力娜 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