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频道信息
首页 要闻 政务 廉政 人事 产经 医卫 教育 旅游 融媒体

晋中市织密民生保障网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2024-11-06 19:37:58 来源: 晋中市民政局

  近年来,晋中市民政系统统筹发展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落实救助政策,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提升综合救助实效,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让社会救助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精准救助 兜底保障更有力

  平遥县的闫辉(化名)因身患恶性肿瘤,家庭经济负担沉重,虽已纳入农村低保,但高昂的医疗费用依然让他愁眉不展。后来,在晋中市民政局的及时帮助下,通过“一事一议”机制,为他发放了临时救助金,有效减轻了其家庭经济压力。

  “我们始终坚持对遭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急难事件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给予及时救助,情况紧急时会实施‘先行救助’。对于面临重大生活困难的群众,我们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适度提高临时救助标准。”晋中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进文介绍说,2024年以来,晋中市民政局共走访群众47020户,实施救助2080人(次),发放救助金48.71万元。

  晋中市连续3年提高社会救助标准,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差距。当前,城市低保标准已由每人每月645元提高至每人每月676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每年10142元和8060元增长到10592元和8528元。

  此外,为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化管理水平,晋中市民政局对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发放进行实时监督,确保社会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并降低准入门槛、拓宽覆盖群体,让更多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政策的温暖。

  同时,晋中市民政局积极优化低保审核确认流程,简化申请材料、缩短办理时限,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继2023年被表彰为山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后,2024年,晋中市民政局在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上被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动态监测 兜牢民生保障线

  家住太谷县的小啜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父母双亡,日常生活大多由姐姐照料,每月靠低保金保障基本生活。晋中市太谷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日常动态管理时,发现他符合特困供养条件,随即帮他办理了特困人员手续,让小啜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保障。

  这一暖心举措正是晋中市聚焦重点群体、用“铁脚板”丈量民情、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的真实写照。

  由于市民政救助补助对象基数较大、家庭情况变动频繁,找到困难群众是开展精准救助的关键。刘进文介绍说,晋中市民政局全面落实脱贫人口社会救助政策,紧盯重点群体发力,强化部门协同配合,确保救助政策精准落地。自2022年以来,晋中市民政局已将符合条件的3817人及时纳入救助范围,有效防范化解了返贫致贫风险。

  晋中市民政局积极推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运用,采取自主申报、主动发现和数据比对等有效措施,通过数据关联分析和综合评估,筛查存在风险的低收入人口,采集低收入人口数据信息,及时录入平台。目前,晋中市已有4557户6836人被纳入低收入监测平台。

  “晋中市还根据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及时将信息推送至医保、残联、教育等相关部门,不断完善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动态监测、信息共享、精准帮扶等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措施。”晋中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心主任张志康表示,通过平台动态监控,能快速准确地获得困难群众信息,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让困难群众得到更便捷高效的救助帮扶。

  多方联动 跑出为民“加速度”

  2024年9月,晋中市民政局接获晋中市住建局来函,请求协助一处危房问题。该处直管公房已判定为极度危险,随时可能倒塌,而一名残疾老人擅自入住其中,情况危急。

  经晋中市榆次区民政局与公安部门联合调查发现,该老人原为郑州人,因脑梗导致行动及言语障碍,在榆次无固定居所,生活陷入困境。晋中市民政局立即安排老人入住榆次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协调晋中市救助管理站,与其户籍地救助站建立联系,将老人安全护送回郑州。

  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任务,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协同合作与共同努力。近年来,晋中市民政局转变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多元化救助,与医保、残联、教育等部门形成良好协作机制的优势,凝聚工作合力,构建晋中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格局,用多元化、精细化的救助工作彰显为民情怀、传递民政温度。

  为推动社会救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晋中市民政局在确保搬迁群众的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政策落实的前提下,针对晋中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开展了全面排查,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同时,该局还根据搬迁群众的实际情况,对救助政策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确保搬迁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刘进文表示:“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困难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力做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路丽华 李娟)

[责任编辑: 王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