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同把农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四大赛道”之一,坚持“十化”发展思路,即坚持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守住绿色化底线,坚持品牌化战略,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收益的最大化,聚焦“6+2”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前三季度,大同市“三农”领域交出了一张亮眼答卷,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6.5%,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7%,3项涉农经济指标全部取得了增速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呈现崭新局面。
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双提高”。大同市大力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粮食种植面积逐年提高,2024年达到443.26万亩;统筹实施了有机旱作膜下滴灌、一喷多促等种植技术,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224.5万亩。
设施蔬菜规模质量“双提升”。大同市在全市复制推广“寿光模式”的蔬菜产业技术、渠道、运营体系,天镇铭宸、阳高圣阳、云州慧农等一批高标准、规模化的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3.6万亩。阳高红西红柿、天镇辣椒等蔬菜品牌叫响,天镇县入选2023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畜牧产业基地市场“双增效”。大同市规模养殖场有821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67%,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15家。云尚牧业、宝顺牧业、晋星鸭业等一批新建畜牧项目加快建设。牧同乳制品、同风肉制品、边塞牧羊羊肉等畜禽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大同味道”香飘万家。
农产品加工持续做强。大同市积极对接全国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等领域头部企业,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上档扩规;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80家。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13.4%。
渔业产业持续做优。大同市布局了“一冷一热一温”三大养殖基地,在灵丘县、广灵县发展以鲟鱼、虹鳟鱼为主的冷水养殖,在天镇县、阳高县发展以罗非鱼为主的热水养殖,在云冈区、新荣区、云州区发展以鲈鱼、鳜鱼、南美白对虾为主的养殖和休闲渔业。现代渔业、卧龙鳜鱼、博润苑渔乐岛等项目建成投产。2024年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达2620吨,同比增长16%,增速全省第一。
林下经济持续做大。大同市统筹布局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发展林下经济72.6万亩,沙棘原料、杏果种植加工以及林下中药材、菌类种植加工业态日趋丰富。特别是大同市的杏果产业,2024年喜获丰收,13万亩鲜食杏产量达18万吨,产值达11亿元。
此外,大同持续发展壮大黄花、黄芪两大特色产业。目前,大同已经成为全国黄花的重要主产区之一,黄花种植面积达26万亩,开发出六大系列130余种黄花产品,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40亿元,小黄花成为大同市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特优农业的名品牌、带动农民群众持续增收的致富花。同时,大同以黄芪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为契机,强化种质保护、培育提升品牌、“破圈”合作宣介,持续推动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黄芪种植面积达37万亩,培育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333家,年采收量达1万吨,开发系列产品70余种,全产业链年产值达8.5亿元。(马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