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2月27日电(蒲思静) 深冬时节,位于山西吉县的黄河壶口瀑布出现“冰瀑玉壶”景观,奔腾的黄河水与冰挂、流凌共同组成一幅壮美的冬日画卷,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正是在此创作出了民族交响史诗黄河大合唱。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境内为数不多缺少矿产资源的地区,吉县这个黄河岸边的山区小县,已然跃升为优质苹果生产大县、黄河旅游大县、绿色生态大县。这里的人们依河而居、产业靠河而兴、日子因河而美,正全力奏响以红色苹果、黄色瀑布、绿色生态“三张名片”为牵引的农文体旅深度融合交响华章。
黄河壶口瀑布出现“冰瀑玉壶”景观。(吕桂明 摄)
红色苹果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
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及黄河流经而形成的深厚土层,让吉县成为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成就了吉县苹果好看、好吃、好存、好运、好卖的特点。
经过多年发展,吉县苹果已达到十多个品种,全县种植面积超30万亩,年均总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形成“九万农民谋一果,七十二行兴一业”的发展景象。
然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合作社为主的小型生产规模等,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如何进一步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吉县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持续推动苹果产业链全环节补链、全过程延链、全方位强链,提高产业链抗风险能力,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吉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内的壶口镇柏东村,吉县苹果产业研究院在此扎根,这里正为发展现代苹果高效农业示范园提供源源不断的前沿技术。
“原来传统的苹果种植模式,6年才能结出果实。而现在这种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两年就开始挂果,第4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到6000斤至8000斤。”吉县苹果产业研究院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窦兴华说。
吉县目前推广矮化密植栽培1万余亩,有效提升果农的管理理念和种植技术,带动全县苹果种植技术升级。
丰收时节,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树梢。(资料图)
精深加工是吉县苹果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为健全苹果全产业链,吉县正在建设苹果国际服务贸易中心、数字化绿色包装园区等,扶持苹果全产业链企业80余家,延展生产、运输、包装、精深加工、仓储冷链等上下游产业链条。
在山西吉美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批批新鲜采摘的苹果经过急速冷冻锁鲜处理,做成又甜又脆的冻干苹果片。自2023年5月投产以来,吉美鲜已研发出10个冻干系列、1000多种冻干产品,深受市场认可。
“新鲜采摘的苹果经过处理,逐步‘变身’为轻盈酥脆的冻干苹果片,有的还被加工为果蔬饮料、苹果干等产品,进一步提升苹果附加值。”山西吉美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鹏说。
如今,一果带百业、一业富一方的生动实践,正在黄河岸边这座小城精彩上演。“吉县苹果撩人香”不仅走俏全国、远销海外,还成为挑起乡村振兴的“金扁担”。
吉县县委书记赵松强表示,吉县正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进一步巩固苹果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吉祥吉县、吉地吉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黄色瀑布描绘文旅融合新画卷
不到壶口,不知黄河。流淌了千百年的黄河,在壶口瀑布岸边刻绘出独特的地质遗迹,形成“千丈龙槽”“冬月流凌”等奇特的自然景观。
作为黄河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吉县以壶口瀑布景区为牵引,依托这一世界级旅游IP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因地制宜布局休闲观光、生态采摘、民俗体验等旅游业态,擦亮“黄色瀑布”这一名片。
吉县壶口镇中市村村民强稳山是壶口瀑布景区一名从业人员,他在景区经营一家便利店,“每天早上七点多从家里出发到景区摆摊,晚上六点多收摊。游客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能卖5000多元。”
像强稳山这样在壶口瀑布景区工作的有100余人,他们分别负责民俗演绎、摄影、餐饮、住宿等。“远方的家”餐馆负责人苗彦峰说,“旺季时,餐馆每天接待300多人。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后,来看瀑布的人越来越多,我家的店面从以前三四张桌子,扩充到现在十多张。”
近年来,吉县围绕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山西省“黄河旅游板块”、临汾市“黄河文化廊道”目标定位,大力推进黄河板块旅游综合发展项目,打造全域旅游格局。
壶口瀑布形成绵延百米的壮美瀑布群。(吕桂明 摄)
为丰富文旅业态,壶口镇陈家岭村利用闲置小学改造为画山画水、感悟乡愁的艺术写生基地。自此,“黄河大合唱国际艺术写生基地”成为这里的又一张名片。
基地由充满现代设计元素的黄河文化艺术馆、依托冼星海路居地打造的黄河大合唱纪念馆、简约而不简单的黄水谣青年旅宿、开放式的演艺平台广场和窑洞风情的艺术家工作室等组成。在这里,游客可直观感受黄河的九曲乾坤和百转千回。
凭借飞“阅”黄河壶口瀑布低空游等业态的扩充,吉县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两年高位增长。今年1月—11月,壶口瀑布景区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创历史新高。
随着“壶口瀑布”成为网络热搜,吉县正逐步成为人们心中的旅游圣地。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牛永福表示,未来吉县将致力于讲好“吉县故事”,让更多的游客走进吉县,体验这里的美好。希望他们能成为“回头客”,甚至“长期客”。
在丰富壶口瀑布文旅业态的同时,吉县不断致力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守护黄河长久安澜,在吉县与陕西宜川县大力推动下,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支洞今年7月掘进施工。这项历经70余年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或将有效改善晋陕两省水源条件、生态条件。
绿色生态擘画宜居宜业新蓝图
雪后初霁,行走在吉县蜿蜒的山路上,漫山遍野的油松、侧柏郁郁葱葱。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这里的黄土地貌却是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支离破碎,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9%。
从过去“光秃秃一片啥也没有”到“哪都能看到林子”,从“头顶蓝天,脚踩黄土”到“全县森林覆盖率43.76%”,吉县依托大规模的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和省市造林绿化重点工程,逐步让荒山秃岭变成绿色林海,向“一泓清水入黄河”历史性跨越稳步迈进。
作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吉县一张蓝图绘到底,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使经济发展“高质量”与生态环境“高颜值”相得益彰。
如今,吉县不仅绘就了生态锦绣图,还依靠“绿色生态”的支点撬动,带动农民吃上“生态饭”,赚上“生态钱”。
太度村俯瞰图。(资料图)
距离壶口瀑布景区30公里处的屯里镇太度村,成为了新晋“网红村”。干净整洁的村庄内,一处处兼具古风和现代设计风格的民宿穿插在农家院落中,不时有游人驻足拍照打卡。
2020年,太度村引进重庆的一家农业设计团队,以村企股份合作形式成立运营公司,挖掘民俗文化、村落生态和产业资源,从村民手中收回30多处闲置民居院落,打造成61间客房和配套的商业综合体——“芃篱人家”。
窑洞、老树、磨盘、石墙,既保留了乡村院落的建筑肌理,又把城市的便捷舒适“藏”于屋内。吉县屯里镇党委副书记贺泽华表示,这里的每间民宿都各具特色,可谓一院一景、一户一韵。“芃篱人家”自2022年7月正式营业以来,年平均入住率达到70%左右。
太度村“芃篱人家”。(蒲思静 摄)
在民宿的带动下,这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山村,名气越来越大。五湖四海的“新村民”在太度村停下脚步,感受黄河赋予这方土地的厚重,也将散落于黄土沟壑间的农特产品带出山村。
在太度村的“乡野有物”店铺中,小米、麦仁、野生木耳……各种乡野好物被摆上货架。这些农特产品还通过特优农产品销售“飞地”平台,远销全国。
在增收致富的同时,太度村的村民也主动融入到山村文旅产业发展中。贺泽华说,“村风村貌的变化肉眼可见,村民更重视村庄环境、自家院落的卫生,也更加自信,开始主动与游客交流,讲村史、聊家常。”
如今的太度村,已成为吉县全域旅游的“乡村会客厅”,正为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