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神话:悟空》游戏引发了泼天的流量,山西的27个古建景点成为热点,山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山西灿烂的文化终于被看见。其实,山西的文物、文化比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的时间还要漫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绝非虚言。
四十多年前,一个山西人早已开启了山西文物古迹的探寻与传播之路。四十年多年来,他不辞劳苦地穿梭在山西的城乡之间和山庄窝铺,默默无闻地用手中的镜头聚焦山西的每一处文物古迹,几乎走遍了山西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独特的视角下,一幅幅珍贵的古建、雕塑、壁画图片被拍摄记录下来并传播出去,使山西的文化瑰宝大放异彩。他就是新华社山西分社原图片总监,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资深摄影师,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遗产保护委员会首席专家马毅敏,一个山西文物、文化的热爱者、追寻者、记录者和传播者。
一、青龙寺壁画,点燃一个年轻人的梦想
1982年,在稷山化肥厂学徒的马毅敏刚刚19岁。闲暇时,他来到杂草丛生的青龙古寺,进入大殿的一刹那,他被墙面上的水陆壁画震撼了,他与壁画仿佛穿越时空的千年邂逅:一束光透过窗棂打进来,寂寥的大殿里光影交错,微尘弥漫。斑斓的色彩、流畅的线条、生动的各路圣贤鲜活如生……一个人静静地伫立在那个和美肃穆的场景里,一种不可言喻的美和愉悦直击他的心灵。
出门时,院子里一位姓鲍的所长一边作画一边对他说:“年轻人,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宝贝啊!记住,以后一定会大放光彩。”
一座庙、一幅画、一句话、一辈子。想不到青龙寺成为点燃他梦想和一生努力奔赴的起点。自幼受父亲熏陶、钟情文化的马毅敏从此走上了专业摄影之路。从县城到省城、从县委通讯组到国家通讯社。一路走来,靠的是千辛万苦的奔跑、千次万次的追寻。自1983年起,马毅敏的摄影作品开始频繁亮相于各大媒体。
平遥双林寺明代彩塑
晋祠宋代彩塑
初生牛犊不怕虎,身板年轻不怕累。在摄影这个既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又要有吃苦精神的领域里,马毅敏除了满怀的热情就是奔腾的激情,他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记录者和传播者。山西的许多工矿企业、山庄窝铺、机关学校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手中的镜头就是他的眼睛,他凭着内心的热情和新闻记者的敏捷,聚焦那些散落在城乡、隐匿于时光尘埃中的古建庙宇、佛塔寺观、壁画和雕塑造像,用摄影语言讲述着它们背后的故事。
1998年的一天,马毅敏去山西运城采访,在山西稷山金墓博物馆发现了深藏在地下的精美戏曲砖雕,通过这些砖雕丰富的造型可以一睹墓主人生前的繁华风采。凝固的语言生动再现无声的杂剧舞台,重见天光的金代民俗文化在业界引发反响。
2002年10月,山西太原王家峰北朝墓考古发现大量壁画,总面积达150平方米。马毅敏及时赶赴发掘现场,抓拍下大量珍贵的资料,并对此进行报道。专家认为,这些壁画可与20世纪80年代初在太原发现的填补中国绘画史空白的北齐娄睿墓壁画媲美。
二、飞虹宝塔,矗立在理想的心空
洪洞被誉为“世界华人的老家”,大槐树的故事吸引了海内外无数人的追寻与眷恋。马毅敏生于斯长于斯,厚重文化的滋养,故土风物的熏染,刻在骨子里的家乡情结让他用手中的镜头无数次地流连家乡的一砖一瓦和记忆里的风景。一年一度的全球华人祭祖大典,他记录了大槐树的发展与变迁,用手中的镜头捕捉了来自海内外游子归宗认祖的动人场面和精彩瞬间。
“广大于天,名胜于世”的“广胜寺”始终是马毅敏心中的圣地。这座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古建筑群由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组古建筑组成,保存着极其珍贵的壁画、木雕、泥塑等国宝级文物。布局严谨、造型别致的广胜寺,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扬天下,更以璀璨夺目的飞虹宝塔、举世无双的《赵城金藏》和艺术奇葩元代戏剧壁画等珍贵文化遗产而蜚声中外。四十多年来,他从未间断对广胜寺的拍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熟悉到闭上眼睛便可以说出那里的每一尊塑像、每一幅壁画的细节以及古老建筑的每一个构件。
从水神庙的《捶丸图》到琉璃塔的金刚力士,他一遍又一遍地拍摄,仅一尊飞虹塔剪影,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他不知拍摄了多少次。为了等候第一道晨曦或最后一缕霞光,他废寝忘食地守候在广胜寺周围。
皇天不负好心人。2004年,在第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马毅敏的古代壁画宣纸摄影作品惊艳亮相,不仅让世人近距离领略了山西文物精品的非凡风采,而且赢得了众多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赞誉。2008年,他的力作《中国广胜寺》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同年,其拍摄的《中国山西古代体育壁画》被山西邮政总局制作成邮册发行,进一步扩大了山西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永乐宫壁画(古代壁画宣纸摄影作品之一)
洪洞广胜寺元代壁画《卖鱼图》(古代壁画宣纸摄影作品之一)
用镜头打开山西,用焦距链接世界。马毅敏不仅是一名资深的摄影记者,也是一名对山西传统文化满怀热忱的记录者、传播者。多年来,随着新华社全球传播网络的不断拓展,马毅敏的摄影作品跨越国界,通过日本专线等多条对外宣传渠道,将山西彩塑、古建、壁画的独特魅力传递给海外受众。四十余年间,他累积拍摄的文物图片数量已逾万件,不仅仅为山西文物发掘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与数据支持,更为山西文化遗产的濒危抢救与系统保护以及山西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客观记录、唯美表达、及时传播是马毅敏始终恪守的准则。多年的专业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他集文物摄影、艺术摄影、新闻摄影于一体的摄影风格,他敢于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他的图片新闻报道、图书作品和壁画活动展等都有精彩之作,在国内外报刊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发表新闻图片和艺术图片三千余幅,出版图书《中国山西古代体育壁画》《奥运纪念邮册》、大型画册《中国广胜寺》和《情系大槐树》,并为《惠姓春秋》《洪洞古今雕刻集》等多部图书做装帧设计,部分作品被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博物馆收藏。
耕耘一辈子,追光40年。2024年秋天,已经退休一年多的马毅敏迎来了他的丰收季。《中国广胜寺》荣获2024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画册奖,《山西日报》黄河副刊整版刊发关公忠义壁画系列《壁上春秋》,《山西日报》视觉版面连续两个整版刊发“跟着悟空观古建、壁画、彩塑系列,《人民摄影报》一个整版刊发《华夏瑰宝 三晋华彩》,《运城日报》两个整版刊发《关公故事传千古 三晋画壁览春秋》……
2024年12月21日,在《黑神话:悟空|遇见山西》的新书分享会上,马毅敏作为本书的讲述人之一出席。书中由他撰写的文章《广胜寺,塔我相应》里有这样一句话:“山间的桃花开了,我拍桃花丛中的飞虹塔;霞光满天,我拍夕阳下的飞虹塔……每一幅画面都凝聚着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于山西这片热土,他心中的爱一定是炽热的。
《黑神话:悟空|遇见山西》新书分享会现场
《黑神话:悟空|遇见山西》图书及文创展示
三、壁上春秋,开启弘扬关公文化新愿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2022年,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启动两岸关公文化研究交流基地“两岸同心,共鉴春秋”——《壁上春秋》系列壁画项目。在马毅敏看来,完成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一次机遇,更是他的愿景和使命。2023年,他正式挥别新华社的工作岗位,退而不休的马毅敏开始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而拍摄《壁上春秋》之《关公壁画故事》就是他退休后的主要任务。
他深知山西关帝庙春秋壁画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瑰宝,反映的是关公一生践行春秋大义的系列经典故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为了再现关公忠义文化的历史神采,深入挖掘和展现这一独特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他希望通过现代影像技术,将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和关公的忠义故事重新呈现给广大观众。平时只要一听到哪儿有关帝庙,他立刻兴奋起来,带着设备,自己开车赶过去拍摄。带着一股子拼命三郎的精神,他每天起早贪黑,马不停蹄地奔跑在荒山野岭之中。
在拍摄过程中,马毅敏进行了详尽的资料收集、线路规划和现场勘察,沿着他曾经走访过的地方,积极与当地的文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充分了解当地关帝庙的保存情况,反复揣摩关公故事在壁画中的表现形式、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壁上春秋》之《桃园结义》(介休)
《壁上春秋》之《千里走单骑》(稷山)
一年多的时间里,马毅敏积极奔走在山西的11个地市,累计行程数万里,走访上百座关帝庙,进行精选性、抢救性拍摄,拍摄图片资料3000余幅。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拍摄了一系列精美的关公故事画面,包括关公的怒杀恶霸、桃园结义、夜读春秋、封金挂印等故事和形象。此次拍摄不仅是对山西壁画艺术的一次记录和传承,更是对关公文化的一次弘扬和传播。这些摄影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壁画的独特魅力以及关公故事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
2024年 8月28日,两岸青年职业教育研讨会现场两岸关公文化交流基地《壁上春秋》预展得到了台湾同胞的高度关注,四十多幅精美照片呈现在与会嘉宾面前。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增武表示,《壁上春秋》文化项目的开展非常符合关公文化研究的新方向,不仅填补了关公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具有研究价值、艺术价值、纪念价值,而且彰显关公践行春秋大义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从形式到内容高度统一,特别是能够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开创性的文化意义。(郁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