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古刹守护者的春节印象-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2/03 08:52:39
来源:新华网

新春走基层丨古刹守护者的春节印象

字体:

  新华社太原2月2日电 题:古刹守护者的春节印象

  新华社记者刘开雄

  “守庙人”,严格来说不是一份职业,而是网友们对寺庙古建看护人的称谓,算是“网红职业”。

  山西高平铁佛寺因《黑神话:悟空》一夜爆红,它的守护者王改英也随之走红网络——老人护庙近60载的坚守让很多网友敬佩,网友们亲切地喊她“铁佛寺王奶奶”。

  1月29日,正月初一。记者在铁佛寺见到王改英时,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在利索地整理着自家门口小摊上的铁佛寺文创产品。

  这铁佛寺院内唯一的露天摊位,不是“守庙人”的特权,而是因为小院即为王改英生活了一辈子的家。

  这座小院,东西厢房是王改英的家,南北大殿则分别是铁佛寺的天王殿和主殿。

  “当初听说我要嫁到这边,不少人都劝我别来,说婆家住在庙里,不吉利。”王改英回忆起自己“守庙生涯”的起点时,笑得眯成了缝的双眼透着温馨,“我说没关系,只要有地方住就行。”

  王改英嫁过来后,陪着她的婆婆看护古寺。婆婆去世后,王改英接过了那把大殿门的钥匙,正式成为第二代“守庙人”。

  打扫卫生、查看漏水漏雨、巡查大殿周边情况,“守庙人”的日常工作琐碎繁多,却又需要认真细致。王改英这样一干就快60年了。

  “以前有些人总说‘铁佛寺的锁是最难开的锁’,因为那个老太太油盐不进、软硬不吃,钥匙握得可紧了。”王改英的大女儿孟雪珍笑着说,有时大伙儿想看一眼大殿里的佛像,“难得很”。

  守得云开见月明。2019年,铁佛寺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24年8月首次正式对外开放。

  今年春节是小院这么多年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春节——从冷冷清清无人问津到热热闹闹门庭若市,天差地别、今非昔比。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铁佛寺……”随着乙巳蛇年春节第一批游客的到来,铁佛寺讲解员张嘉琦也开始了农历新年的第一场解说。

  “去年8月对外开放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有,我们还接待过20个外国人的团组,可以说《黑神话:悟空》把铁佛寺推向了世界。”同时还是高平市米西村选调生的张嘉琦兴奋地对记者说,铁佛寺所在的米西村专门成立了文创公司,推出的铁佛寺文创产品,几个月就为村集体增收超14万元,“村里从此有了文旅收入,细水长流。”

  当日下午3点左右,前来参观的游客人数激增。不到一刻钟,铁佛寺小院门口的巷子就排起了长达几百米的长龙。村里的公共停车场停满了车,交警队也调来几名交警在村口引导交通。

  趁着喝口水的时间,张嘉琦说,铁佛寺大殿70多平方米,但可供游客驻足的地方也就门坎后面的6平方米,10多人一组,参观时间不足3分钟,整个小院最多容纳50人。人多了大家都紧张。

  没多久,高平市文旅局党组书记申飞赶来现场。“听说游人突然增加很多,不放心,过来看看。大过年的,安全第一。”他说,铁佛寺虽然对外开放了,但它首先是文物,不是景点,要按文保标准管理,保护是第一位的。

  “大家现在排队看不上了,马上就要闭馆了,先回吧。铁佛寺就在这里跑不掉的,明天还可以再来。我们春节不打烊!”下午4点,离闭馆还有半个小时,保安赵剑飞已经站到院外的长队边劝解后面排队的游客。

  来这里不到半年,赵剑飞已经摸出经验,掐着时间就能估算出接待人数。

  铁佛寺现在有一支超过15人的保安队伍,开放时维持秩序引导游客,闭馆后安排值守过夜,确保24小时都有人在岗。

  “守庙人”不再孤寂。坚守铁佛寺的王改英一家身边现在还站着像张嘉琦、赵剑飞这样的年轻人,共同守护国宝。

  “能有这么多人来看,我心里特别高兴。”王改英笑着说,“特别是有那么多年轻人来参观,这么好的彩塑,都是老祖宗的手艺,年轻人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下午4点半,小院关上了大门。记者透过门缝看到,外面还有不少执着的游客在排队,大门不时传来敲门声。

  “天色还可以,那么多人想进来,为啥就关门了?”记者问申飞。

  申飞带着记者来到大殿前,记者发现大殿内光线已经很暗了,很难看清这些彩塑富有神采的面部表情和服饰细节。

  “铁佛寺大殿参观最好的时间是正午,特别是冬季,当阳光照进大殿,这些佛像在暖阳下神采奕奕,每个细节都能看清。”申飞说,这是古人的智慧,既注重佛事礼仪,也融入天文观测的成果。

  在落日的余晖中,铁佛寺大殿的正门缓缓关上。热闹一天的小院清静下来了。

  王改英默默地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小院。保安们也开始巡查小院里的各个角落。

  如今,王改英已经把“钥匙”交给了自己的大女儿,孟雪珍在成为第三代“守庙人”的同时也有了正式的职业称谓——文物保护员。“我女儿都说好了,她要当第四代‘守庙人’。”孟雪珍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这是王改英一家世代守护铁佛寺的故事,不也正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的现实写照吗?(完)

【纠错】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