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情绪低落、乏力、肠胃不适、睡眠障碍、焦虑烦躁……
收假先收心 小锦囊助你摆脱“节后综合征”
春节假期总是欢乐又短暂的,大部分“打工人”已经结束春节假期正式返工,在工作岗位上的你,是不是还在怀念和家人团聚、吃吃喝喝的假期时光?
在经历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春节长假后,许多人出现了一系列心理和身体的不适症状,“打工人”应该如何调整身心,尽快适应工作或学习呢?面对冲上热搜的“节后综合征”,又该怎么办呢?
返程的人有“节后综合征” 但也别忘了留在家里的人
春节假期结束后,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工作日,但省城市民张先生仍觉得“提不起劲”,而因为犯困、情绪低落,已经导致工作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他怀疑自己患上了“节后综合征”。
不仅返工、返学、离家的人有“节后综合征”,留在家里的人也有。在网友分享的视频中,伴随春节假期的结束,有的老人在儿女们相继离开后,独自坐在屋里落泪;有的孩子在父母离家时,哭得撕心裂肺。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语就是类似的症状。春节假期结束后,因为父母已经返程开工,他在家里开始乱扔玩具、和爷爷奶奶“顶嘴”,“说什么都不听”。
其实,所谓的“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常见表现为头晕头痛、肠胃不适、肌肉酸痛、睡眠障碍、焦虑烦躁、莫名空虚感等。
那该怎么应对这种情况呢?太原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建议,从调整作息开始入手。假日期间,不规律饮食和作息颠倒等问题,除了容易患上“节后综合征”,还有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有些人可能出现心慌、胸闷、憋气等症状,大部分都是由于疲劳和生活节奏改变引起的。因此要合理安排起居,劳逸结合,尽量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起床和睡觉,让身体逐渐适应。其次,建议大家适量运动,通过进行一些轻量级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帮助释放压力,让身心达到最佳的状态。
面对假期后的工作或学习任务,建议大家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列出清单,根据优先级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压力过大。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保持消化系统的良好运转,都有助于缓解假期饮食无度造成的身体不适。另外,建议大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逐步调适身心。
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大 别把“流感”不当回事
随着大众开始陆续返工返校,人群大规模流动和聚集性活动仍较多,呼吸道传染病和病毒感染性腹泻传播风险依然较大,前不久,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就曾发出返程开工健康提醒,建议大众在返程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如在乘坐火车、飞机、客运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全程科学规范佩戴口罩,注意卫生,尽量少触碰公用物品,注意手部消毒;尽量减少在密闭空间和人员聚集场所的滞留,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在正规餐饮场所就餐,避免食用生冷、变质或未煮熟的食物,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如自带食物,确保食物在安全温度下保存。同时,持续关注自身的返程健康状况,保证充足休息,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治疗或就地休养。
面对节后可能存在的流感高发期,山西省中医院老年病科高婷宇提醒,得了流感后,有一些事情千万不能做,否则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发严重后果。“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症状比普通感冒更严重。”她说。很多人以为流感只是“大号感冒”,其实流感可能导致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她建议,在流感期间,有4件事不要做:切勿泡澡,避免加重病情;忌剧烈运动;别随意停药;勿滥用抗生素。“在流感期间,身体本身就比较虚弱,泡澡带来的热量散发变化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功能进一步紊乱,使病情加重。”而且,泡澡后身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如果不及时保暖,很容易再次受凉,让病毒有可乘之机,导致病情反复。而剧烈运动会使身体的代谢进一步加快,消耗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加重身体的负担。更严重的是,剧烈运动可能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对于本身就患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流感患者来说,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危及生命。
当流感症状有所缓解时,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已经好了,便擅自停止服药。对此,高婷宇表示,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虽然在服药后症状可能会很快减轻,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毒已经被完全清除。如果随意停药,残留的病毒可能会重新繁殖,导致病情复发,而且还可能使病毒产生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因此,建议流感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即使症状消失了,也要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确保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防止病情反复。而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流感病毒并没有作用。
最后,高婷宇提醒,患上感冒后,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千万不能拖:感冒3天以上,服药后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老人和孩子,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青壮年出现胸闷、心慌、气急、乏力、尿少伴脸肿,需警惕病毒性心肌炎。
不论是汤圆还是元宵 再美味也别贪吃
2月12日就是传统的元宵节了,这几天,商场超市里各种类型的汤圆、元宵也都开始了促销,有人甚至一买就是好几袋,对此,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贺娟表示:元宵虽美,适度为佳。
贺娟介绍,元宵(汤圆)作为元宵节的主角,从中医食疗角度看,其由糯米制成,糯米性温味甘,归脾、胃、肺经,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效,对虚寒体质者颇为适宜,能温养脾胃,增强运化之力,改善脾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但元宵多含油脂、糖分,过量食用易生痰湿,导致脾胃积滞,引发恶心、呕吐、胃脘胀满等不适。“健康人群一天食用3-5颗为宜,老人、儿童或消化功能弱者应酌情减量。”她说,“可选择素馅、小个头的元宵,还可搭配山楂、陈皮等消食茶饮,借助山楂消食化积、陈皮理气健脾之效,促进消化、解除腻滞,减轻脾胃负担。”
另外,立春已过,而春季宜“养肝”,建议大众在饮食上多吃菠菜、芹菜、白菜等新鲜蔬菜,以应春季养肝之需。因为这些食物入肝经,能清肠胃、补气血;适量搭配鱼肉、虾肉等优质蛋白,避免肥甘厚腻之物过度,以免损伤脾胃生机。
在养生方面,元宵时节处于冬春交替之际,气候变化多端,阳气渐升但寒气未尽。此时应早睡早起,遵循自然阳气生发规律。在日间阳光和煦时,可外出散步、晒太阳,尤其是晒背。但要注意避风防寒,以防风邪、寒邪入侵,引发感冒等疾病。衣着应根据气温增减,遵循“春捂秋冻”原则,不可骤减衣物,重点护住头颈、腰背、足底等阳气易泄部位,老人、儿童可佩戴围巾、帽子,穿厚底鞋,以防范寒邪入侵。
另外,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建议大众在节日期间要注意情绪平稳,避免因琐事动怒、焦虑,以防肝郁气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进而导致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