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邂逅快乐 遇见别样寒假-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2/11 09:56:24
来源:山西晚报

非遗邂逅快乐 遇见别样寒假

字体:

 原标题:非遗邂逅快乐 遇见别样寒假

  根据教育部门通知,太原市中小学生将于2月13日起陆续开学,这也意味着充满欢声笑语的寒假将画上句号。这几天,山西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同学们在享受假期放松时光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和别出心裁的特色作业收获颇丰,并且正以积极的态度调整状态,为新学期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寒假期间,不少学校紧扣“非遗”春节这一主题,布置了一系列特色作业,旨在让学生深度领略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为了完成相关作业,学生们纷纷走进社区,参与剪纸、写春联、制作传统美食等活动,还有不少学生穿梭在山西的各大旅游地标,用脚步丈量家乡文化,用相机定格美好瞬间。

  元宵节前,太原市迎泽区山水城小学五年级学生杨焯翔满心欢喜地和妈妈一起制作了毛茸茸的醒狮花灯。他兴奋地分享道:“妈妈在网上帮我买了材料包,制作过程虽然有点复杂,但当成品完成的那一刻,看到它和街上卖的一样漂亮,我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太原市双西小学一年级学生李欣桐和爸爸耗时两天,精心制作出富有蛇年特色的花灯。这次经历不仅锻炼了李欣桐的动手能力,更让他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李欣桐说:“以前都是看别人做,这次自己动手,才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也明白了传承的重要性。”

  太原市双塔北路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接到了一项特别的任务——关注春运,担当社会责任。每一年的春运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迁徙活动,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在这项作业中,同学们化身为“小小铁路工程师”,围绕如何优化春运运力、提高运输效率、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有的同学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高峰,合理调配列车班次;有的同学建议在车站设置更多智能化服务设施,方便旅客购票、进站。这一作业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责任感。

  太原市迎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五年二班的学生组成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化身“非遗春节宣传员”,走进社区开展非遗拓印体验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亲手触摸古老技艺,在一刷一印间,一条条象征吉祥如意的红色鲤鱼跃然纸上。此次活动,孩子们不仅感受到手工拓印的独特魅力,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通过参与,他们真正理解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乐趣。

  假期尾声上演“史诗级赶作业”

  假期进入倒计时,有一群同学才惊觉寒假作业“大业未竟”。

  2月9日,山西晚报记者在太原市图书馆门口看到,早7:30许就有学生顶着寒风来排队等候入门。高一学生刘泽宇告诉记者:“寒假实在有些短,感觉刚过完春节就没了,作业都没怎么碰,现在快开学了,家里太吵静不下心,只能来图书馆抓紧补作业。”在山大附中旁的快餐店,记者看到许多扎堆写作业的学生。几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难题的解法,遇到不会的,就赶紧翻开课本查找知识点,试图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完成作业任务。不仅如此,家中书桌前,也处处可见他们奋笔疾书的身影。

  据了解,部分同学是因为假期前期沉迷于玩乐、电子产品,把作业抛在了脑后;还有一些同学是因为寒假作业中的拓展性、研究性任务难度较大,一时不知从何下手,拖延至今。无论是什么原因,开学前夕,他们都全身心投入到“补作业大战”中。

  调整状态,迎接新学期

  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如何远离假期综合征,重新培养好习惯等系列问题再一次成为家庭主旋律,太原市双塔北路小学曲老师给出了相关建议,帮助同学们行动起来,从作息、学习和心理等多个方面积极调整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作息调整

  针对春节期间沉浸在游戏或无节制地玩耍导致的白天不起、晚上不睡等问题,首先要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减少游戏时间,增加学习和阅读时间,可以每天比前一天早睡30分钟、早起30分钟,让身体慢慢适应开学后的节奏;其次,可以通过设定小目标,如每天阅读30分钟、背诵一首古诗等,逐步找回学习状态;此外,家长也要发挥监督作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学习准备

  在学习准备方面,查漏补缺与预习新知识同步进行。有的同学有条不紊地梳理寒假作业,将未完成的任务列成清单,合理分配每天的时间去完成。例如,每天安排2-3小时专门攻克寒假作业中的难题和未完成部分,优先完成主科作业,再完成副科作业。同时,借助新学期教材,每天安排1-2小时预习数学、语文等科目,标注出不理解的地方,以便开学后重点学习。部分同学还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根据课程表和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规划。

  心理调适

  在心理调适上,可以选择和家长、朋友交流来缓解开学焦虑,可以聊聊新学期的打算,或者去买些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通过运动释放压力也是有效方法,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或者跳绳1000下,以健康的身心状态迎接开学。

  曲老师提醒,开学前的调整至关重要,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作息,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同学们也应主动调整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新学期,新起点。希望同学们通过寒假的充实经历和开学前的精心准备,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开启学习生活的新篇章。(记者 李婕)

 链新闻

 饭店打工、做家教、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这个春节,“返乡”大学生们过得很忙很充实

  这个春节,我省多地高校的“返乡”学子,过了个别样的“忙碌”年。他们中,有的走进社区化身“小老师”,为孩子们开展一对一功课辅导;有的利用假期在饭店打工,体验基层劳动者的艰辛与坚韧;也有的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环保公益活动中,将课堂上的生态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护绿行动。

  应聘饭店打工 想挣钱给妈妈买金项链

  1月30日(大年初二)晚10时许,在吕梁市一家特色饭店里,不少食客已经散去,但还有三位客人一边用餐,一边开心地聊着。

  空旷的饭店内,一名穿着黑色工作服的小姑娘,安静地来回穿梭于饭店的每一个角落,时而整理着桌上的碗碟,时而打扫地面上的卫生,遇到油污很重的桌椅时,还会停下手头的工作,用抹布认真地擦洗着……这一幕幕,都被店门外的女孩父亲张先生看到,他拿出手机,将女儿的一举一动认认真真地拍摄下来。

  张先生告诉记者,女儿叫张佳颖,今年刚满18岁,是长治学院大一外语系学生。寒假回家后,便应聘到这家饭店打工。“这是孩子第一次打工,她从小就很懂事,这次回来,没有和家人说,就出去打工了,大年初一休息了一天,初二就又来工作了。我担心孩子下班晚路上不安全,就每天10点偷偷守在店门口等着她。不能让她看见,她要是看见了就会赶我走。”张先生笑着说。

  晚10时40分许,店内的客人已全部散去,张佳颖的工作也进入收尾阶段。做完店内的清洁工作后,张佳颖又与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一起,将当天的顾客点单情况认真地对了一遍,确认准确无误后,张佳颖才换上自己的衣服,准备回家。此时,父亲张先生已经在店外等了近一个小时。

  对于孩子打工挣钱,张先生表示很心疼,但是也很自豪。“孩子长大了,说我和她妈妈平时工作很辛苦,想打工挣了钱,给妈妈买一条金项链。我听到孩子这话很开心,希望这个春节,女儿可以实现她的愿望。”张先生说。

  化身“小老师” 为社区孩子辅导功课

  2月4日上午(正月初七)7时许,正当大家还在睡梦中享受美好的假期时,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城的“返乡”大学生李汶宇,已经站在家门口的公交站牌前,准备去往距离自己家二十余分钟车程的西城文锦苑居民家中,为一名三年级的学生辅导功课。

  李汶宇,今年20岁,是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1月12日放假返乡后,便联系上家门口的社区工作人员,为自己找到一份家教工作。“找一份家教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更不是为了挣钱,我是一名师范类院校学生,今年已经大二了,再过两年就毕业正式进入社会了,所以想利用寒假来好好提升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更多是偏向于理论方面,放假在老家做家教,可以将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提前为自己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李汶宇说。

  自返乡回家至今,李汶宇已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下,为多名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家教补习,而且大部分是按照李汶宇的建议免费教学,截至目前,共计教学近三十个小时。“最开心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家长夸我讲课耐心细致,还有家长特别说,看到我的出现,他们暖心又放心。”李汶宇开心地说。

  李汶宇表示,自己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教学流程,掌握了教学技巧,更提升了教学能力,成长了很多。“这次家教经历,可以说既紧张又兴奋。紧张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正式担任家教,担心自己做不好;兴奋则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锻炼自己、提升教学能力的好机会。除了技能提升之外,我作为一名师范生,更加明白了教育的意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李汶宇说。

  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守护绿水青山

  春节期间,太原师范学院学生郝丹宁,返乡回到老家孝义市,积极报名当地志愿者,并参与了孝义湿地公园环保公益活动。

  2月6日(正月初九)清晨,郝丹宁早早起床,收拾好行装后,与同行的十余名志愿者身穿统一的志愿者服装,一起踏上了前往孝义湿地公园的车辆。“我看着窗外的风景在眼前缓缓掠过,银装素裹的大地,枝头挂满冰凌的树木,一切都显得那么纯净而美好。想到这样的美景会因为各种原因时刻面临着环境破坏的威胁,我就更加坚定了参加此次公益活动的决心。”郝丹宁说。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湿地公园。“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清理湿地公园的垃圾。”郝丹宁告诉山西晚报记者,由于冬季游客较少,湿地的垃圾相对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掉以轻心。”郝丹宁认真地说。

  志愿者们分成小组,戴着手套、手持垃圾袋,沿着湿地的边缘仔细搜寻。“在清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垃圾,如塑料袋、饮料瓶、烟蒂等。这些垃圾不仅影响了湿地的美观,更严重威胁到湿地中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郝丹宁说。

  中午12时许,经过几个小时的辛勤劳动,大家清理出大量垃圾。虽然过程辛苦,但看到干净的湿地后,成就感油然而生。“真的很高兴参与家乡的公益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哪怕只是捡起一片垃圾,也是对地球的一份贡献。”郝丹宁说。

  说起参加此次湿地公园环保公益活动的感受,郝丹宁说,不仅收获更多环保知识和技能,更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快乐和满足感。“当我看到清理后的湿地变得更加美丽,当我看到种植的幼苗茁壮成长,当我看到志愿者因为共同的目标而充满激情,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就能够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地球。用我们自己的青春与责任,努力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郝丹宁说。(记者 李婷)

  爱心托管班“托”起孩子多彩假期

  2月10日,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寒假期间,大同、运城、晋城等多地共青团组织会聚社会资源,让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返乡大学生纷纷化身小朋友的“大伙伴”,以托管、活动课、实践营等形式,让孩子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寒假时光。

  这个寒假,大同市的孩子们迎来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1月22日,天镇县少工委精心策划了“墨香迎新春,共绘吉祥年”写春联贺新年活动,60名少先队员与大学生志愿者欢聚一堂,在书法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挥毫泼墨,书写出一副副充满喜庆与祝福的春联。红纸铺展,墨香满室,孩子们不仅领略了书法的独特魅力,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让这个寒假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

  少年的成长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事,只要关系到孩子,总会有四面八方的力量形成一股股暖流。为了缓解寒假期间家长“看护难”“辅导难”“接送难”等问题,进一步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运城市阳城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南关社区开展了“红领巾”爱心托管班。此次爱心托管班广泛动员招募“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者,精心设计作业辅导、书法、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寒假时光。托管班清晨第一课,监督、辅导孩子们认真完成假期作业,志愿者们及时答疑解惑,现场氛围浓厚,一问一答,良性互动。剪纸课上,辅导老师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孩子们手持红纸与剪刀,专注地剪出各式图案,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教室里充满了欢快的氛围。

  为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共青团运城市委、运城市少工委组织开展“青春护苗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服务,全市13个县(市、区)设置点位30余个,覆盖1000余名儿童。托管班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设计了集红色教育、艺术熏陶、益智游戏、手工制作和安全自护教育内容为一体的“七彩课堂”,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填补了假期孩子们的监管与陪护空白,着力把“家门口的托管班”打造成家长的“放心班”。

  1.太原市迎泽区第三实验小学学生体验非遗——拓印。

  2.太原市迎泽区山水城小学学生杨焯翔制作花灯迎元宵节。

  3.制作完毕的毛茸茸亮闪闪的醒狮花灯。

  4.张佳颖在饭店打工。

  5.李汶宇(左)化身“小老师”,为社区孩子辅导功课。

  6.晋城市阳城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南关社区开展“红领巾”爱心托管班。(记者 梁成虎)

【纠错】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