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挖掘“廉教材” 上好“廉政课”——我省纪检监察机关创新开展廉洁教育、警示教育
“春节聚会多留心,话要说在饭局前,问清‘四问’再赴约,跟谁吃、在哪吃、吃什么、谁掏钱?还要学会‘四拒绝’,拒绝违规‘土特产’、拒绝利害关系请吃饭、拒绝‘不吃公款吃老板’、拒绝私人会所‘一桌餐’。”节假日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期。大同市纪委监委驻市人民检察院纪检监察组紧盯“节日病”突出表现,春节前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写好春“廉”,过好廉“节”》,提醒党员干部守住廉洁关要从管住嘴开始,重申纪律要求,加强警示教育。
一体推进“三不腐”,不想腐是根本。我省纪检监察机关紧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不断拧紧拒腐防变的思想开关,教育引廉、阵地促廉、文化润廉,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筑牢廉洁自律防线。
省纪委监委系统化常态化做实警示教育,深挖运用金融、国企、政法、能源、安全生产、农村集体“三资”等重点领域反腐败成果,摄制《失重》等警示教育片20余部,对各层级各领域党员干部开展针对性教育,进一步释放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能。建成山西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举办“严守铁规矩”和“铁纪生威”专题展,指导创作《于成龙》《初心之路》等优秀剧目,编辑出版《山西廉政文化丛书》,精心打造“清风晋韵”廉洁文化品牌,厚植清廉底蕴。
阵地建设是开展廉洁教育、传播廉洁文化的重要硬件基础。太原市晋源区纪委监委升级改造廉政教育基地,开设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展厅,成立“党纪宣讲团”,结合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丰富警示教育场景震撼力和感染力。将参观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宣布纪律处分、讲授专题党课等形式结合起来,让警示教育从“会场”走向“现场”。
“家风家训主题公园里的家风箴言、廉洁故事,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又让廉洁教育入脑入心。”绛县纪委监委把廉洁教育阵地建设与城市景观、休闲游园、文旅商圈相结合,打造了家风家训主题公园、晋都廉洁文化主题公园等15个廉洁文化阵地,依景而建、寓廉于景,串点成线,使得廉洁教育融入群众生活。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是做细做实警示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我省纪检监察机关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推动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针对不同的党员干部群体,太原市杏花岭区纪委监委挖掘近年来一些“关键少数”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拍摄制作《警·戒》警示教育片。开展“清廉村居”建设之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活动,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职务犯罪案件,邀请150余名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旁听庭审,引导党员干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永济市纪委监委抓住干部履新任职这一关键节点,组织30名新任职领导干部开展专题廉政警示教育活动,观看《风腐同治固堤坝》警示教育片、签订《永济市新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书》、参加党纪知识测试,做到预防在先、警示在前,扣好任前“第一颗扣子”。
阳高县狮子屯乡东双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谷某某因对村集体资产监管不到位,致使村集体利益受损而受到纪律处分。该县纪委监委发挥典型案例“活教材”作用,督促乡党委开展警示教育,举办农村“三资”财务管理专题培训会,及时纠治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以训促治,做好警示教育“后半篇文章”。
廉洁文化产品,是推进廉洁教育的重要载体。我省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丰富载体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廉洁教育、警示教育。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纪委发挥学校音乐、舞蹈、美术专业人才优势,将廉洁文化元素融入艺术展演,编创文艺作品、组织美术展览,使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在参与、编排、欣赏艺术创作中接受廉洁熏陶。
高平鼓书《八条训诫永传唱》演绎高平苏庄的“贾氏八条训诫”;微视频《古槐新芽》讲述了张家庄某村民操办儿子婚事从讲排场、比阔气到响应新办、简办的心路转变;红色剧目《梦回瓦窑头》讲述高平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员袁致和的革命故事……“我们协同有关单位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编创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优秀清廉剧目,举办清风廉韵润长平清廉剧目展演。”高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剧目既有重现毕振姬、田逢吉等古代廉吏楷模的清廉短剧,又有讲述袁致和、毕腊英等优秀共产党人奉献精神的感人故事,为涵养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价值理念积累了丰富的“廉教材”。(记者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