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2月20日电 题:给网课“套娃式”收费解套
新华网记者王菲菲、李紫薇、马晓洁
“一讲到关键内容就推销高价课”“试听课质量高,付费后变了样,还得买进阶课”……近日,有消费者反映,上网课遭遇“套娃式”收费。
付费后,课程内容往往名不副实:有的将公开信息东拼西凑,有的号称“高阶”却用基础知识充时长,有的干脆直接“烂尾”。五分钟就算一节课、上课就是AI念PPT、业余老师全程吹牛……免费课变“精装”,付费课变“毛坯”,使得本想认真学习的消费者变成了花钱“买教训”。
这类套路其实并不陌生:以低价课程为饵吸引消费者,随后不断推销额外付费增值服务,让消费者落入层层加价的“套娃”收费陷阱。
一些消费者发现被坑后申请退费,却十分困难。在社交平台上,以“网课退费”为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大量教大家如何维权的“经验帖”和无法退费、投诉无门的“求助帖”。
究其原因,网上卖课准入门槛低,监管相对薄弱,让不少人钻了空子。记者调研发现,网课监管涉及多个部门,有的是交叉管理,有的不知道归谁管。此外,线上教育因为虚拟性和跨地域性特征,往往涉及多个属地,执法难度明显增加。
知识付费切中了很多人的需求,前景广阔。给网课“套娃式”收费“解套”,事关消费者学习体验,也事关行业发展。
平台不能纵容“水课”上架 ,需把好品质关,强化审核,畅通售后监管。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畅通投诉维权等。
【纠错】 【责任编辑: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