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铁进入“换乘时代”-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2/21 09:07:40
来源:山西日报

太原地铁进入“换乘时代”

字体:

  原标题:【深度透视】“力”字架构 太原地铁进入“换乘时代”

  ——写在地铁1号线开通之际

  太原南站

  柳南站

  五一广场站

  地铁1号线控制中心

  智能客服中心

  2月22日,太原地铁1号线将正式开通运营。这条承载着民生期盼和发展热望的地铁,在这个春天,一路疾驰,呼啸而来。

  回首历程,2019年12月,太原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宣布开工;2020年7月,中国铁建联合体中标项目,铁建团队进场;2023年11月,全线洞通,12月全线轨通;2024年3月,全线电通……一个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见证了太原地铁1号线从无到有的建设进程。

  2020年12月,随着2号线的开通运营,太原迈入“地铁时代”。四年后,太原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与2号线形成“力”字轨道交通网络架构。1号线共建有换乘站7座,其中在大南门站与2号线T型换乘,其他为预留换乘站,太原地铁由此进入“换乘时代”。

  便捷出行

  畅享“轨道上的美好生活”

  墙面与柱面由米黄色大理石铺就,配有传统的中式纹样。墙柱裙采用红色黄岗岩雕刻底座,彰显出古典的气质。照明设计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技术与古典风格,凸显出空间的层次感与立体感。2月18日,记者走进太原地铁1号线五一广场站,一种端庄大气的氛围感扑面而来。

  “参与并见证太原地铁1号线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我感到特别自豪。”通车在即,铁建投资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公司建设管理部工程师韩鹏威和同事们的心情都格外激动,“回望曾经奋战的日日夜夜,一切辛苦都值得!”

  太原地铁1号线是我省重点民生工程,西起河龙湾站,终至武宿1号2号航站楼站,途经万柏林区、迎泽区、小店区,呈倒“L”结构,是太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里的一条骨干线路。1号线还串联了太原西客站、太原站、太原南站、武宿机场等对外交通枢纽,不仅能进一步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加快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对太原市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步伐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太原地铁1号线全长28.737公里,设站24座,跑完全程仅需53分钟。在大南门附近上班的太原市民刘雅洁家住黄陵,平时开车要近40分钟,遇到上下班高峰,还要再堵半个小时。“如今,家门口就是地铁站,不会晚点也不会拥堵,一路坐到大南门,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搞定,想想都开心。”

  太原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后,不仅为广大市民带来绿色、便捷的出行体验,还将提供一系列人性化服务,让广大市民畅享“轨道上的美好生活”。

  沙发、茶几、洗漱台、婴儿床……位于五一广场站站厅层的母婴室,布置得干净明亮又温馨。“我们在全线10个人流量比较大的车站,如太原南站、长风东街站、五一广场站、下元站等分别设置了母婴室,为有需求的乘客提供服务。”韩鹏威指着线路图介绍道,“你看,凡是有母婴室的站台,站台名前都画有一个特殊的标识,就是这个婴儿和奶瓶的图标,乘客一看就明白。”

  此外,1号线还在符合条件的站点设置了便利店,在每节车厢设置了颜色鲜明的爱心座椅区,在太原站、太原南站等综合枢纽站提供高铁车次咨询、行李临时寄存和乘客集合点标识等便利化服务。同时,积极推进太原南站高铁出站旅客免安检进站乘坐地铁等服务,提高通行效率。每一处细节,每一个设施,都彰显着为民便民利民的情怀。

  科技赋能

  为高质量运营蓄势储能

  整车造型优美,内饰简洁大方,白色的车厢主体加上黄白相间的人体工程学座椅,让人眼前一亮。“列车还配备了客室自感应灯光、43寸超大LCD动态地图、变频冷暖式空调机组、车轮降噪阻尼环等升级功能,把节能减排、性能提升与乘车舒适感、体验感完美兼容。”铁建投资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公司高级工程师安克选介绍道,1号线车辆选用全自动驾驶A型车,以安全可靠、性能提升、绿色环保为理念设计,满足最高自动化级GOA4级相关要求。同时,车辆还具备自动唤醒、自动运营、自动休眠、远程控制等功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太原地铁1号线学习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广泛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将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城轨交通深度融合,聚焦全生命周期智能建设运维,为高质量运营蓄势储能。

  在节能降耗上,1号线采用行业领先的数字化供电技术,配合制动能量回馈及分散式无功补偿系统,提高了电能质量和节能效率。

  在安全驾驶上,1号线运用了智能鹰眼系统,即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将数据进行融合,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边缘计算等核心技术,实现列车精确定位及障碍物主动检测功能。“太原地铁1号线采用基于智能感知的自主控制系统,实现了车—车通信全自动运行,全方位保障了列车控制的安全可靠。”安克选说。

  此外,1号线在车辆运行上,搭载了网轨检测等五大在线监测系统,给乘客提供更安全的乘车体验;在车辆检修上,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配合智能化运维系统,提升了列车检修效率;在客运服务上,采用智能化和高集成度的客服中心,为乘客带来智能便捷的交互体验。记者看到,智能客服中心售票机使用的电子显示屏,设计了与手机界面相似的操作逻辑,让乘客更容易上手进行自助操作。“智能客服中心集成了信息查询、自助票务处理、远程协助等功能,点击屏幕即可进行相关操作。”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攻坚克难

  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023年3月22日,太原地铁1号线下穿汾河地铁隧道双线顺利完成穿越。这是我省首条下穿汾河的地铁隧道,开通后市民可乘坐地铁从汾河底部穿过。

  在为期35天的盾构施工中,盾构机在太原迎泽大桥南侧由西向东在汾河底部开辟出一条通道。此区间处于太原地铁1号线区间的最低位置,地下水量大、水压高。“最大水压达到了3bar,相当于1厘米承担了3公斤的重量。”当年参与建设的中铁十四局施工团队技术负责人王辉回忆说,这一段盾构掘进土层为中砂、粉细砂和黏土,经历汾河水长时间渗透,地层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极易造成汾河河床塌陷,甚至盾构机被河水淹没的风险。针对困难,施工团队采取对盾构机进行适应性改造、优化盾构掘进参数设定、改良渣土、对盾构操作进行远程智能化监控等措施,保障了盾构机安全高效掘进。

  在太原建设地铁,建设者面临的难题不止于此。

  太原地处黄土高原,黄土遇水强度急剧降低,对于基坑边坡稳定和隧道围岩稳定非常不利,极易造成坍塌事故;而且太原土质疏松,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地铁修建难度非常大。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太原选用的施工单位大多是拥有丰富地铁建设经验的“中”字头国有企业,包括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十八局等。

  自开工以来,施工团队克服湿陷性黄土、地下水量大、多股道铁路下穿、穿越地震活动断裂带等施工难题,先后高质量完成迎泽公园大门仿古建筑平移、“零沉降”下穿太原南站11股道高速铁路群、穿越百年老站(太原火车站)等多项重难点工程。

  “涉铁”工程一直以来都是业界公认的难题。在下穿太原火车站时,中铁十一局施工人员在关键位置布设了近千个施工监测点,依托北斗卫星系统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对铁路枢纽进行24小时全方位实时监测,历经25天,最终以“零沉降、零变形”的建设标准,实现了盾构机的成功穿越,这也是国内地铁线路首次正交下穿火车站建筑群。

  “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国优工程’奋斗目标,把一个个工程难题打造成一个个品质标杆,为山西省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贡献了‘铁建经验’。”铁建投资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公司负责人冯涛自豪地说。

  城市更新

  “地铁经济”汇聚发展新动能

  运营4年,太原地铁2号线在提升市民出行便捷度、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随着1号线的建成,太原地铁运营里程也由23.7公里提高到52.4公里。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好人民满意的城市,是太原市始终不变的追求。近年来,太原市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这个宜居的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太原市委党校副校长、太原市智库研究会会长范富认为,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给市民带来了便捷的出行,给商家带来了众多的商机,也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福利。

  地铁“振翅”,引发“蝴蝶效应”,拉来的是人流、钱流,消费增加。1号线与2号线覆盖的区域主要是中心城区,串联了长风亲贤、晋阳街商圈,下元、柳巷商圈,以及人口密度大的迎泽大街、南内环、南中环,能够进一步推动沿线商圈经济发展壮大和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未来,随着太原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仅是带动沿线商业圈,城市的发展空间也将被大大拓展,城市活力将持续提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太原市在地铁1号线建设中注重利用本土资源,全线车辆大量关键部件由我省以及太原市企业生产配套,包括5列车辆由太原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全线车体材料由中国宝武太钢提供,车轮、车轴等由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牵引系统等由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提供……充分体现了山西及太原工业的实力和优势。

  地铁的开通,将如何带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让更多本土企业参与到太原地铁建设发展中来,太原轨道集团组织太钢、太重、中车太原、中车永济等企业,发起成立了山西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联盟,在太原地铁2号线、1号线建设过程中统筹各个会员单位从产品供给、科技赋能、成果转化、场景应用、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了轨道交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个联盟包括了全省70多家企业,涵盖了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运营管理、科研教育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这样就能发挥太原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全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开放高地。”范富对此充满信心。

  随着太原地铁1号线的开通运营,必将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伴随着两条地铁线路的驰骋,不仅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也能让这里的百姓离家更近、亦能走得更远。(记者丁园)

【纠错】 【责任编辑: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