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许雄
全社会人员跨区域流动量预计达到90亿人次的2025年春运2月22日结束。无数奋斗者经历久别团圆,又再次踏上新一年的征途。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浓缩了归家的期待、团圆的喜乐、分别的不舍和对新一年的希望。
春运大潮中,广大公路、铁路、民航工作者投身交通保障工作,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让更多人享受到家的温馨。
为了“永不使用”的应急预案
这个春运,国铁太原局太原客运段动车一队G62次三组列车长王芳格外忙碌。她所担当的是太原直达北京的高铁列车,全程只需要2小时10分钟。因为一站直达,运行时间最短,这趟列车成为很多旅客的首选。
“客流大、行李多,请旅客朋友们不要着急,一个一个上车。大娘,我来帮您拿。”在王芳的组织下,熙熙攘攘的旅客有序上了车。在车上,王芳一项一项完成既定程序,紧张而从容。无论对旅客还是车上同事,她总是微笑着致意。
列车很快到了终点站,这时王芳才有短暂的休息时间,精神逐渐放松的她打开了话匣子。“列车上除了我们列车员,还有司机、随车机械师、乘警。在列车上,是由我们列车长负总责的,为的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离旅客更近,更多了解车上的实际情况。”她说。
有一次,受恶劣天气影响,王芳值乘的列车发车晚了2个小时,中途又临停2次,加上路上遇到一些困难,有的旅客开始失去耐心。王芳一边安抚乘客,一边帮助乘客解决饮用水、食品等问题。在挨个车厢走访中,她了解到有22名乘客已无法赶上太原南站开往吕梁的最后一趟列车。为了让旅客安然到家,她立刻向调度所和车站报告了这一情况。在整个链条上各环节铁路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通过快速换乘、科学调度等措施,保证这些换乘旅客坐上了车。事后,没有因为列车晚点出现一起旅客投诉,反而不少旅客打电话到12306客运服务中心表达感激。
今年除夕,列车上一位老年旅客突感心脏不适,喘不过气,王芳作为列车长第一时间响应,全车广播找到了一位医生,诊断是心梗,让这位旅客含服了速效救心丸。不久旅客病情缓解、转危为安。旅客出站时,王芳又联系北京西站服务台提供轮椅、引导旅客快速出站,及时就医。
“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列车上出现各种紧急情况。但为了这些情况,我们要准备充分的应急预案。”王芳说,为了应对车上旅客突发疾病,车上不仅备有小药箱,列车员也经过红十字应急救护专业培训;为应对天气对列车运行的影响,她要提前查好天气状况,为可能出现的晚点、临停等情况做好准备。
“何止是我们车上工作人员。”她说,“保障旅客安全、满意到达目的地,需要铁路运输全系统的努力。无论调度还是车站,还是线路检修保障队伍等等,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保障了万家团圆。”
王芳(右)在为旅客提供乘车指引 受访者供图
一家不圆万家圆
李小斌是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部高速公路分公司灵石养护工区的一名职工,负责高速公路的巡查和日常清扫、除雪。
“春运期间,车流量大,为了不影响高速公路通行,我们尽量降低清扫频率,一周只清扫2次。这就要求更多时候,在巡查中发现异物就要及时清理。”李小斌说。
灵石地处相对高海拔地带,过去3个多月,李小斌所在的高速路段经历了4次降雪过程。一到降雪,无论是否值班,工作人员都要第一时间赶到单位,开上除雪车一刻不停进行除雪作业,直到道路具备通行条件。这个冬天,李小斌记得,最长一次出勤就达30多个小时,中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没有休息。
“实在累得干不动了,就休息一会儿。但是不敢多歇,路一刻不通,我们就一刻没有完成任务。”李小斌说,工作19年来,他早已习惯了这种节奏,“都不叫事”,唯一亏欠的是两个孩子。
李小斌的爱人在高速公路上工作,夫妻二人能照顾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李小斌不值班的时候,周末就去寄宿制学校、幼儿园接上二年级和幼儿园大班的两个孩子回家过周末。“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觉得对不住孩子,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最好的给孩子。和他们讲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健康成长。可就总是时间太少了。”他说。
根据气象预报,不久后当地又要经历一次雨夹雪的过程,李小斌又要进入待命状态。
驱鸟,他们是认真的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飞机不断起降。在地面,地勤人员各自分工,保障航班起降安全。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鸟击防范。
“飞鸟灵动可爱,却是航空安全的大敌。一旦飞机撞鸟,带来的危险不可预知。”蔡秀敏说。
蔡秀敏是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生态综合治理室副主管,从2013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鸟防工作。
“不同于外界一般认为的打鸟,我们的工作链条其实很长。从干扰鸟类的视觉、听觉、嗅觉的声光炮驱鸟,到控制草高、水域盖网、土面区灭虫、周边环境调研等的生态治理,鸟防是一项覆盖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蔡秀敏举例说,“什么草容易生什么虫,哪些虫又吸引哪些鸟,要关注一整个生态链。为了降低鸟类在飞行区活动频次,很多时候我们要从断绝食物链的层面多想办法、多找出路。”
机场飞行区及其附近区域,是鸟击防范和生态治理重点关注的地方。观察鸟情、布设驱鸟声波、周边水域治理、鸟击防范宣传、给围界内的鸟窝“搬家”等等都是蔡秀敏们的日常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蕴含着多代驱鸟人的智慧和努力。现在,我们有了鸟防实验室,会进行目标草种筛选、鸟类食物溯源分析等工作,大大提升了机场的驱鸟工作效能,尽量让鸟儿远离它们的‘生命禁区’,保障飞行安全。”蔡秀敏说。
家鸽一直是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防范的重点鸟种,其中很多来自周边的养鸽户。为降低鸟击风险,蔡秀敏所在团队会到周边村民家中入户做工作。“开始很多村民不理解,甚至非常抗拒,觉得我们管得太宽了。我们坚持一次次上门,耐心细致地说服、为村民播放飞机撞鸟视频,让很多人改变了看法。”蔡秀敏说。
通过近2年的持续治理,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周边的家鸽数量已经减少30%,活动频次也显著降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鸟击航空器的风险。
春节过后,草木返青。蔡秀敏和她的驱鸟团队又要开始新的周边环境调研和治理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鸟类活动愈发复杂多变,鸟防工作还将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保障航空器运行安全。”蔡秀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