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政协委员苗洁:为传承弘扬戏曲文化鼓与呼
“年前,我已经收到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发来的提案办复证书,关于支持山西在全国率先设立文旅融合类职业大学等3个提案已经办复。”全国政协委员、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苗洁告诉记者,“备受鼓舞,为人民履职的信心更足了。”
舞台上,她是文武兼长、英姿飒爽的晋剧刀马旦,凭借扎实的童子功和细腻的表演,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多个奖项;讲台上,她躬耕戏曲教育,手把手为学生示范唱法动作,倾囊相授下培养出数百名梨园新苗;履职中,她奔走于调研一线,积极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把传承、弘扬、推广戏曲艺术的使命责任扛在肩上,为传统戏曲发展和文化传承鼓与呼。
从事晋剧表演40多年、从教近10年,“心系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竭力培养戏曲人才的初心不变,为山西戏曲薪火相传倾注心血和汗水的决心不减。”苗洁说。
山西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目前依旧有38个剧种活跃在舞台上,剧种数量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居全国第一,是当之无愧的戏曲大省。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苗洁一直关注戏曲的保护发展与人才培养。去年全国两会,苗洁着眼戏曲教育和戏曲艺术,提交了《关于推动艺术人才培养、使用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戏曲经典剧目进课本工作的建议》《关于支持山西在全国率先设立文旅融合类职业大学》3个提案。目前提案均已办理完结。
“其中,关于戏曲经典剧目进课本的提案获相关部门积极反馈,多省份试点将《打金枝》《算粮》等剧目编入教材,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苗洁说。
过去一年,苗洁的足迹遍布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北京、浙江等省(区、市),并走出国门,传播推广戏曲文化。在晋中市太谷区朝阳学校,她见证了小学生晋剧学习与课业平衡的生动实践;在浙江杭州越剧院,她携经典折子戏《打神告庙》展开剧际对话;在摩洛哥拉巴特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她参加了“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山西日”文化和旅游推介会。
太谷是晋剧艺术发源地之一,朝阳学校立足当地文化特色,与晋中市艺术学校合作成立了晋剧社团,5年间团队不断壮大,学习晋剧艺术在朝阳村乃至太谷蔚然成风。
“朝阳学校让我看到了戏曲传承的希望和力量。作为一个小学,力量投入之大,且能学业、学艺两不误,着实不易。”苗洁说,她计划推动朝阳学校成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学点,助力晋剧文化传承。
“保护好、传承好稀有剧种,守住地方戏这一乡愁,文化根脉才能扎得更深。”经过调研十几个稀有剧种的生存状况,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基础上,苗洁认为,虽然传统戏曲越来越受欢迎,但其传承与发展仍存在瓶颈,创新力不足、创作人才短缺问题值得重视。要推出更多接地气、有市场的优质剧目,必须加强创作人才培养。
晋剧表演传承、学校教学管理、履职调研建言,虽身兼数职,苗洁却始终有条不紊,“调研融入日常”便是法宝。“每次外出都是一次调研,提案就是这样来的。”苗洁说。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苗洁还在反复完善提案。今年,她将聚焦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就艺术和教育领域提出相关提案建议。“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深入基层,广泛联系群众,了解其真实需求和期望;认真履行委员职责,把提案谋到要处、实处,为夯实戏曲文化保护传承基础贡献力量。”苗洁说。(刘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