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钢铁驼队”加力 发展赋能升级-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3/30 09:31:16
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钢铁驼队”加力 发展赋能升级

字体:

  原标题:我省优化铁路物流产品和运输组织,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钢铁驼队”加力 发展赋能升级

 

  春回大地,生机勃发。走进中鼎物流园,一排排集装箱有序摆放,高耸的龙门吊将一个个集装箱吊放到火车上,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如今,越来越多的山西制造产品从这里走出山西、走到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服务我省经济转型、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一个新窗口。

  物畅其流,动力澎湃。从中欧、中亚班列,到晋粤班列、光伏专列,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延伸,我省优化铁路物流产品和运输组织,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依托“钢铁驼队”优势通江达海,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蓄势赋能。

  直通欧亚

  山西制造闯市场

  3月12日,中鼎物流园调度指挥中心内,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园区每个角落的运营动态。在“远程监控自动化龙门吊+集装箱无人导航车+场区管理作业调度系统”的助力下,园区实现了远程、无人操作。

  中鼎物流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货运站。目前山西近九成的中欧班列均由中鼎物流园始发。

  中鼎物流园开园运营以来,积极与物流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推出了覆盖国内的铁水、公铁、快速班列等多式联运产品,以及中欧班列产品,拥有了一张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直达欧亚的物流网络,助力山西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2017年2月,我省从中鼎物流园开出首趟中欧班列。8年来,山西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稳步提升,并不断提速、扩线。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发挥中欧班列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等比较优势,不断拓展班列开行规模,提高列车运行品质和效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2017年开行首趟中欧班列以来,国铁太原局累计开行的中欧班列已有958列,通达16个国家、35个城市。”国铁太原局货运部科长田源介绍,“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不沿海、不沿边的山西省对外开放重要平台。”

  去年底,一列满载国产品牌汽车的中欧班列从长治出发,驶抵俄罗斯莫斯科。这是中欧班列首次从长治市开行,填补了晋东南地区中欧班列开行的空白,同时也是国铁郑州局集团在我省开行的首列中欧班列。

  为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发展,助力我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华远陆港集团优化中欧班列运营主体,集聚多方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深入构建“一省三局”全覆盖的发运新格局,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省已形成国铁太原局、北京局、郑州局三局支持,以晋中中鼎物流园、临汾方略陆港、大同平旺、阳泉白羊墅、长治长钢绿能物流园、太原皇后园、吕梁文水海威以及朔州、应县等启运站点,经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磨憨等5个口岸,常态化开行23条线路,通达亚欧16个国家48个主要城市的中欧班列服务网络。

  在三晋大地和欧亚大陆间呼啸穿梭的“钢铁驼队”跨越山海、奔流不息,不仅打通了“山西制造”通往亚欧市场的新通道,也促进了我省多个优势产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提升运力

  物流产品优供给

  3月9日,晋煤外运重载通道瓦日铁路展开春季集中修施工,全面恢复春运后的线路设施设备状态,为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夯实线路基础。

  瓦日铁路西起吕梁市兴县瓦塘镇,东至山东省日照港,穿越晋豫鲁三省,是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首条一次性建成30吨轴重的重载铁路。今年春运期间,瓦日铁路累计运送货物1370多万吨。

  国铁太原局路网纵贯三晋南北,横跨晋冀京津陕内蒙古三省两市一区,管辖着大秦、侯月、瓦日等货运干线和支线,承担着山西省和周边省区市货运重任。

  去年以来,国铁太原局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组建太原、大同铁路物流中心,构建起集团公司货运部及95306货服中心、2个物流中心、35个物流营业部、197个物流营业室四级物流组织体系。按照“一企一代表”的模式,建立覆盖管内600多家生产制造企业的客户服务和市场监测体系;依托95306系统,开发营销辅助决策和项目管控系统,动态掌握物流价格等市场信息;实施品牌创建、装备改造、场站升级、运输提质、经营创新、数智化建设等六项工程,着力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

  以瓦日铁路为代表,国铁太原局统筹长协履约、疏港入晋、白货集运、物流总包、班列开行、专用线新建复用等举措,深化货运市场化改革,优化物流产品供给,加强重点物资组织,去年全年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达7.88亿吨。

  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一头连着“煤海”,一头通向渤海,满载“乌金”的万吨、2万吨列车像一条条钢铁巨龙,昼夜往复,奔流不息,将光和热送往千家万户。

  大秦铁路“龙头站”湖东站站长张伟介绍,现在大秦铁路已经实现年运量4亿吨常态化运行,每天有约90对重载列车往返驰骋,其中长达2.6公里、总重2.1万吨的列车就有63对,日运量最多能够达到130万吨。“自去年11月冬季电煤保供运输启动以来,大秦铁路全力保障全国多地取暖发电用煤需求,截至今年2月16日,累计运煤已经超过1.17亿吨。”国铁太原局调度所值班主任张启说。

  去年,国铁太原局与北京局、济南局建立跨局营销联盟,联合山东港、济宁市开展铁水联运营销,疏港增量676.5万吨、增幅51%。开发“三晋通”“晋蜀钢铁”“晶科光伏”等特色专列,全年完成白货运量3155万吨、增幅39.4%。多式联运增量明显,集装箱单日装箱首破6500箱、6次刷新历史纪录。

  服务民生

  幸福生活添保障

  2月28日16时许,满载3392吨玉米的“粮食专列”从大同铁路物流中心经纬通达专用线驶出,发往四川。这是山西北部开出的首趟“晋蜀粮食专列”,提升了农产品运输效率,积极推动当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道路通,百业兴。一直以来,国铁太原局不断释放路网红利,持续完善班列产品谱系,畅通百姓出行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蔡家崖号”“太行公交”和公益性“慢火车”带着乡亲走出大山,“全域旅游铁路行”助力乡村振兴,“大同黄花”乘高铁走四方,化肥专列满足春耕备耕需求,山西酒类产品搭乘“晋粤班列”直达广州,银发旅游列车注重体验感受。

  2018年6月21日,通过对既有货运线改造,太原至吕梁兴县蔡家崖首次开通了旅客列车。运行7年来,它带着乡亲们走出大山,带着当地的红枣、核桃等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也为革命老区蔡家崖送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温雪敏是蔡家崖人,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蔡家崖号”开通后,一趟趟归家之行,也让他注意到列车上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家乡的红色旅游发展越来越好。现如今,温雪敏辞去工作回乡开起了农家乐,用他的话来说,这是最好的决定。

  2024年9月29日,瓦日铁路白文至安泽段开办客运业务,结束了沿线吕梁、太岳革命老区5个县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2024年12月31日,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实现了山西省高铁南北贯通。2025年1月27日,左权至太原的客运列车开通运营,太行革命老区4个县圆了“铁路梦”。

  如今,运行在山西吕梁、太行革命老区的一趟趟“慢火车”、绿皮车,不仅助力百姓出行,而且成为沿线助农惠农品牌。

  在太原往返安泽的K7835/6次旅客列车4号车厢,有一块专门为老区百姓设置的惠农信息牌,石楼枣花蜂蜜、蒲县黑木耳、隰县酥梨、安泽连翘等沿线农特产品被一一列出介绍,并附有交易平台的信息。“我们利用列车这个移动平台推介特产,就是想帮助当地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卖到更远的地方。”列车长程伟说。

  2025年,国铁太原局将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强化跨局联合、路港联动、路企联盟、路地联络,紧盯重点区域、重点品类,聚焦山西特色加工制造业产品,量身定制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开好特色专列,提升运输时效和服务品质,增加产品有效供给,构建“出晋”新格局。

  本报记者张毅

【纠错】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