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4月3日电(王浩庆)具有浓郁晋南风格的青砖院落,在山水掩映中,散发着古朴、自然的气息。走进太行山里的泽城村,随手拿起小店里售卖的明信片,再一转头,人已在画中。
春分时节,不少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在村里驻足停留。一群年轻的面孔穿梭在房前屋后、河畔林中,他们随处而坐,架起画板,将好风景“装”进画框里。
青山掩映下的左权县泽城村。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泽城村所在的左权县,地处三晋东南、太行山上、清漳河畔,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重要的首脑机关在此长期驻扎,这里也被誉为太行山上的“小延安”、华北抗战的“司令部”。
近年来,革命老区左权以“红”作底色,描绘“山水”画卷,打造“清凉夏都、红色左权”文旅品牌,着力建设“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以特色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19岁的杨桐是绘画专业的大一学生。尽管天气仍有一丝凉意,她依然坐在树林边,用双眼取景,再用画笔勾勒。转眼间,眼前的山水在笔尖已经初具神韵。
“这里有山有水,来到这里写生,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素材。”她说。
除了群山叠嶂、河水潺潺,泽城村建筑风貌保存完整,一砖一瓦、一山一水皆可取景入画,是写生创作的绝佳去处。
泽城村写生地图。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2022年9月,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首个片区泽城片区正式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写生基地共有3大片区,分布在左权县4个乡镇、21个村。
像杨桐一样来基地写生、研学的学生,每年有近18万人。写生基地负责人曲晓剑介绍说,如今,该基地与100多所高校和研学机构建立合作,可同时接待写生学生2000人。
学生在基地写生。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青年人的“扎堆”为这个古老的乡村带来了活力,新业态的生长改变着乡村的风貌。
在泽城村的一家汉堡店内,来自山东的经营者表示,村子里环境好,人气也旺,把店开在这里,不仅年轻人喜欢,自己也能过上田园生活。
位于泽城村的写生驿站。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左权县麻田镇党委副书记刘美丽说:“写生产业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老百姓在家门口有了新工作,当上了向导、保洁、服务员,有了额外的收入。”自从写生基地成立以来,村里新增了接待中心、民宿、驿站、咖啡厅、快餐店等业态,写生产业已成为泽城村的重要支柱产业。
风景入画,画中兴业。借助富有特色的古村风貌和自然风光,泽城这个偏远的小乡村,正以一幅幅写生画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