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县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的实践与探索-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4/12 09:33:36
来源:运城日报

平陆县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字体:

  原标题:在职党员“回家” 服务居民“到家”

  ——平陆县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平陆县住建局在职党员在虞国壹号小区参加植树活动。 本报记者 邢智轩 摄

  ▲平陆县妇女联合会在职党员进北城社区与居民共庆佳节。(资料照片)

  “阿姨,这是最新的医保政策,我给您讲讲”“叔,明天有大风天气,记得提前关好门窗”……在平陆县居民小区内,社区工作人员与在职党员带着专业技能和生活经验,化身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便民服务员,让“八小时外”的党员身份持续发光发热。

  今年以来,围绕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平陆县持续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走深走实,着力构建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社区服务工作格局,高效推进“六送三请”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红色服务日”志愿活动,创新推行“红色积分制”,扎实做好“微心愿”服务工作,推动在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平陆县直机关145个党支部、2000余名在职党员分赴12个社区和居住地小区报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000余小时,认领民生实事200余件,联系群众7742户,为社区居民办理各类惠民实事120余件,服务群众近15000余人次。

  3月31日,记者走进平陆县北城社区、河阳社区,亲身感受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激发的基层治理活力。

  “六送三请” 服务到“家”

  今年以来,平陆县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抓手,创新开展“六送三请”特色服务。该服务以“送政策、送祝福、送热饭、送文具、送衣物、送文化”和“请老人、请孩子、请特殊群体进社区”为核心内容,通过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整合社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业委会成员等多方力量,将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架起党群“连心桥”,让社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北城社区种子公司家属区党群服务站,功能完善的会议室、活动室与休闲设施一应俱全,站内设置有声书墙,居民只需扫码即可收听,既节省空间又丰富了服务内容,堪称“小而美”的党群服务站典范。

  “姨,您坐旁边稍等一下,我给大爷理完发,就给您剪”“叔,今天血压指标正常着呢,您要继续保持锻炼”……3月31日,县卫生健康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在这里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义剪、义诊、政策宣传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居民参与。

  “党群服务站就像家一样,甚至比家还热闹!”居民李叔在居民微信群中得知活动信息,早早前来排队理发。

  “我们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老龄化程度高,根据这一特点,结合群众需求,我们和一些单位取得联系、建立合作,明确服务内容,提供精细化、精准化服务,让群众感觉到温暖就在身边。”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雨格介绍道。

  每周三,北城社区都会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理发师就是社区的在职党员和工作人员,特别是为了做好行动不便老人的上门服务,社区还专门组织志愿者去理发店取经学习。

  而对于老年人健康诊疗这种需要专业技术的服务,北城社区则会邀请医疗机构和职能部门的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现场问诊。“我们和包联单位的联系已融入日常,有些志愿服务已常态化,时间一长,他们和我们的居民也熟悉了,只要居民群众有需求,‘下了单’,相关单位的党员志愿者们就会到社区和小区提供服务。”王雨格说。

  西城社区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新夏社区在职党员为适龄儿童送上图书、背包等,助力成长;南城社区开展“护苗行动”爱心义教活动;东城社区在职党员入户上门,向残疾人群体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宣传扶残助残政策……截至目前,平陆县各社区先后开展政策宣讲、公益服务、社区清洁、暖心帮扶等各类服务60余次,惠及群众1.1万余人次,真正实现了“群众需求在哪儿、服务就跟到哪儿”。

  “红色服务日” 治理添活力

  3月31日,河阳社区虞国壹号小区花园内一片热火朝天景象:县直工委、县住建局、县果业发展中心的在职党员身着红马甲,挥锹铲土、扶苗浇水,一株株新栽的紫荆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为小区增添了几分春色。

  这是平陆县开展“红色服务日”的一个生动剪影。

  什么是“红色服务日”?简单来说,就是每月主题党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县直工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赴社区、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项制度将党员志愿服务与主题党日深度融合,延伸为“党日活动+”,让组织生活从会议室延伸至社区的每个角落。

  “每个服务点的服务内容不同,我们会围绕当前社区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群众需求,确定服务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在‘红色服务日’当天组织机关党员集中开展服务,协调调动各方资源,确保服务精准有效。”县直工委副书记杨天敬表示。

  “居民群众有需求,我们作为具有专业技能优势的部门,‘有单必接、理所应当’!”县住建局工作人员表示,这次活动,他们为小区种植了20余株紫荆花、木槿、月季。

  在虞国壹号小区,县直工委、县住建局、县果业发展中心的党员不仅补种了树木,还开展了“园艺知识进家门”活动,主动走进居民家中,传授家庭绿植如何正确养护、如何选择合适的绿植品种。

  “机关社区联建”“党建+社区治理”“文明风尚培育”“创建和谐家园”“平安社区共建”“环境卫生治理”……在其他社区,形式多样的“红色服务日”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职党员们各展所长,让志愿服务既专业又温馨。

  “在职党员进社区参加活动,关键要找准志愿服务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将居民需求与职能单位的专业技能相结合,才能实现服务功能最大化。”县直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县政协机关、县住建局等驻区党组织积极参与包联社区党支部的“虞邻相约”议事协调机制,推动包联小区积极开展居民自治,建立党建引领下的业委会(物管会)议事平台,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县妇联、县总工会等单位党组织主动慰问帮扶社区困难群众,提升社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获得群众好评……如今,平陆县的“红色服务日”已成为基层治理的一张特殊“名片”,它如同一股红色暖流,流淌在平陆县的各个社区、小区,不仅提升了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共驻共建能力,更架起了一座座党群连心桥,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眼前。

  点亮“微心愿” 服务解民忧

  作为基层治理最前沿,社区是接触居民、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平陆县常态化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的“四双”行动,以党群服务中心(站)为载体,整合辖区在职党员力量,组建多支“社区志愿服务先锋队”,推动社区居民“微心愿”落地,真正解决好群众生活中的“堵点”“痛点”“需求点”。

  在种子公司家属区党群服务站的墙上,一张记录温馨瞬间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我们帮尹大爷搬家时的场景。”王雨格介绍道。

  今年年初,独居的尹大爷打电话到社区,表明自己近期要搬家,可是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希望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帮忙搭把手。王雨格和同事问清了尹大爷的搬家时间和需求后,与包联单位平陆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取得联系,号召在职党员共同出力,帮尹大爷完成心愿。当天,该单位在职党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共20余人一起上门,不仅帮尹大爷高效完成搬迁,还与尹大爷一起包了饺子,做了一顿简单而又暖心的“乔迁宴”,庆祝尹大爷入住新家。

  助力困难家庭温暖过冬、帮助残疾人就医、为老人提供上门养老认证服务……说起为辖区内群众实现的“微心愿”,河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岳婷印象深刻。“我们会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联合县残联、县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开展残疾人帮扶政策讲解、消防安全、电动车安全用电知识宣讲等活动。去年端午节,我们组织辖区在职党员共同制作香囊,开展为高考生送祝福等助考活动,获得居民一致好评。”岳婷说。

  “各社区通过提前摸排居民需求、征求群众意见,确定‘需求清单’,由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行认领,切实将党员开展服务的‘着力点’与社区群众的‘期盼事’有效对接,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县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平陆县创新打造“红色积分制”,在社区建设“红色服务”阵地,开展“红色暖心”行动,号召在职党员争当“红色服务员”,通过推行红色积分制度的方式,量化考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情况,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用红色“小积分”充分激发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大能量”。

  在职党员沉下去,社区治理活起来。下一步,平陆县将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整合各类资源,通过赋能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将丰富的组织资源有效转化为治理资源,进一步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把党建引领触角传导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记者手记:

  从政策宣讲到矛盾调解,从义诊义剪到助老扶幼,这群“红色服务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短短半天时间的走访,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正是被这样一股股红色暖流悄然浸润。

  从“单位人”到“社区人”。“八小时外”的党员如何变身“社区人”?平陆县的答案是:“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形象树起来”。县直机关2000余名在职党员脱下“职业装”,穿上“红马甲”,带着专业技能下沉社区。“党员身份不再只是在机关、在办公室、在工作岗位,而同样体现在小区、在楼栋、在生活中、在群众需要的方方面面。”河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岳婷的一句话道出真谛。

  把“需求清单”变成“幸福清单”。在虞国壹号小区,紫荆花新栽的嫩芽随风轻摆,这是县住建局党员在“红色服务日”留下的“春意”。而更让人动容的,是服务背后精准的供需对接。

  平陆县创新“六送三请”机制。这一机制的精髓在于“按需定制”:社区提前摸排需求,党员按单“接活”。“过去是‘我们有什么,我们就给什么’,现在是‘群众要什么,我们做什么’。”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雨格说。

  最让我们难忘的,是独居老人尹大爷的“微心愿”。一个求助电话,20余名党员和社区工作者半天内帮他完成搬家,还做了一顿暖心的“乔迁宴”。尹大爷搬家时的画面,成为党群服务站墙上一张珍贵的照片。

  平陆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当“红色力量”真正沉到社区、融进日常,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便有了温度,党的旗帜也就真正扎根在群众心间。(记者 曹欣怡 邢智轩)

【纠错】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