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经济工作这样干——忻州篇】聚焦使命 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
过去一年,忻州经济逆势而上,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前移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前移4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前移9位、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前移1位;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总额全省排名第三、煤炭先进产能占比高居榜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连续6年稳居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进入前三、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总额位居第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忻州聚焦使命,以务实之举不断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
发力有效需求——
投资打好头阵 消费挖掘潜能
扩大有效需求,忻州市抓住问题的逻辑起点和关键环节,在投资和消费两端精准施策。
以“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为牵引,忻州市强化目标引领,提出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3亿元以上,力争工业投资增长8%以上,新入库转型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均增长10%以上。
在重点项目攻坚战中,忻州市在抓好年度61个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开辟加快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全面推进现代水网体系建设两条战线。其中,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推进10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67.7亿元;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实施总投资26.41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8.8亿元。
如何解决要素保障?忻州市拿出3条“干货”:健全重大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强化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统筹,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把政策引导、项目推介与投资回报结合起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力争信贷资金增幅达到15%、增量达到280亿元。
针对有效需求主体部分的消费,忻州市通过“政策+场景”双轮驱动。
4月2日,忻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该市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相关工作情况。市民闫晓峰高兴地说:“新能源车2万元的补贴太给力了,早就看好一款纯电动汽车,这下不犹豫了。”
推动商文旅体健融合发展,忻州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层级。除了发挥五台山、忻州古城、芦芽山等龙头景区带动作用,大力培育文旅康养新业态外,忻州市还推进“体育+消费”融合发展,持续扩大环五台山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国字号”体育赛事品牌影响力,举办全国乡村振兴县级篮球邀请赛、“代州黄酒杯”传统挠羊赛、雁门关超级越野跑等精品赛事。为激活健康消费潜力,该市谋划忻州古城国医大师馆建设,支持繁峙县打造“黄芪肉牛”等系列产品品牌,支持五寨县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心和灸疗中心,满足多样需求,壮大新型消费。步行街改造、“千集万店”工程和便民生活圈建设持续推进,让城乡消费更便利、更活跃。
去年,忻州市取得外贸空白县“破零”成果,今年,加强外贸薄弱县业务培训、鼓励外贸企业加快发展数字贸易等新业态、组织企业参加大型展会、支持定襄法兰专业镇、发挥法兰产品碳足迹碳标识认证试点优势,创建绿色工厂等巩固完善举措密集落地。
全面夯实“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的有效支撑,忻州必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与活力,不断开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新局面。
聚力转型提速——
升级传统产业 抢跑未来产业
东邻京津冀、西接陕西内蒙古,忻州一头连着西部能源生产大基地,一头连着东部能源消费大市场,是国家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通道,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环境等各方面优势不断显现。
面对能源产业这篇大文章,忻州一手抓煤炭绿色开采,年产量稳定在1.14亿吨左右,一手抓新能源基地建设,新增风电光伏并网容量100万千瓦以上;既落子绿电资源就地转化,推动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台镁基新材料产业园区、忻州经济开发区打造绿电产业园区,又布局光伏产业全链条发展,发挥一道新能源“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千亿级光伏产业园区建设。
文旅业是忻州的优势产业。忻州在堵点上出招,推动雄忻高铁五台山站站前综合交通枢纽、东门和北线游客中心等项目建设;在痛点上破题,支持宁武及相关县实施“大芦芽山”开发,构建富集“山川林草湖”自然景观要素的文旅康养新模式;在难点上发力,加快雁门关、代州古城“关城联动”一体化发展。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忻州紧跟国家及我省战略部署,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确保跟上时代、步入赛道。“1+3+5+N”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上日程,即重点打造1个低空经济发展服务平台,加快繁峙通用机场建设,做实原平、河曲2个通用机场建设前期,推进忻府区、五台山、雁门关、芦芽山、老牛湾5个飞行营地建设,布局一批垂直起降点,同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中运祥泰陆港铁道数字智能商贸综合物流园、云翔景航繁峙零碳智算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培育发展数字服务新业态。
聚企成链、集链成群,才能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茂盛森林”。
——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36.4亿元的同德科创PBAT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填补忻州化工新材料产业空白。
——忻州经济开发区,一道新能源年产14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释放产能,吸引来沐邦高科总投资40亿元的16GWN型单晶硅拉棒项目。
——五台县,镁基轻合金产业强势崛起。总投资46亿元的云海镁业二期项目年内竣工试产,签约落地云海镁业三期、四期项目,昊业45万吨耐火材料项目、图瑞鑫10万吨镁基产业链项目、金川鸿泰20万吨镁基轻合金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准备开工建设,一个百万吨级镁基新材料专业镇、千亿级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忻州正以“稳”的定力、“进”的锐气,顺时而动、因机而发,在实干中跑出深化全方位转型加速度。
激活人才引擎——
下教育“先手棋” 育科创“强磁场”
人是干事创业主体,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忻州市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以教育强市为支撑,忻州市从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到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所,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9所,从启动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推动每县至少办强一所公办普通高中,到建成启用忻州现代康养职业学院,鼓励市高级技工学校积极申报技师学院,谋划太原科技大学在忻州建设校区,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优势。
走进忻州“科创驿站”,中国农业大学有机旱作和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科研人员正筛选优种。平台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张天柱教授说,团队结合忻州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开展了设施农业、盐碱地治理、有机旱作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此外,还引进和推广了种植新品种,并成立了设施农业科技小院和智慧农业创新示范园。
“科创驿站”是忻州破解当地科技资源匮乏的创新之举,自2024年1月运营以来,已有33个创新团队和260余名创新人才常驻。一年来,入驻科研团队实施了17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2024年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22个,成立的众创空间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构建“如燕归巢、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忻州市积极实施特色人才平台建设、重点产业人才集聚、“校友归忻”特色引才、民生领域人才强基、“桐欣英才”培育选拔等人才专项行动计划,谋划打造“忻州一中创业园”。青年人才公寓建设广纳贤才,让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忻州、选择忻州、深耕忻州,为产业升级贡献聪明才智。
“投资于人”,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在农村,忻州持续扩大忻州月嫂、繁峙绣娘、定襄车工、神池饼匠等忻州特色劳务品牌覆盖面和培训规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以鲜明的民生导向,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提前布局,忻州以耐心和定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笃定前行,把“路线图”变成“实景图”。(记者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