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临汾经济开发区统筹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扎实开展第三轮“冬季行动”为抓手,推动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推动形成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围绕招商引资,临汾经济开发区按照“管委会+链主企业+园区”招商模式,实施专业化、市场化招商路径;围绕“AI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精品微短剧”等新质生产力赛道,发掘中部智造、晶旭、360等链主企业的虹吸效应;通过项目信息搜索、“一把手”带队招商、应用场景推介、专班精准服务、园区合作共建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招商质效。
据介绍,2024年临汾经济开发区“一把手”带队外出招商17次,引进并落地了临汾科技智创产业园、明阳集团智能电气产品及研发、海南雁龙医疗器械制造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优质产业项目,签约上报产业项目14个,开工项目13个,开工率93%。
在科技创新方面,临汾经济开发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数字、绿色、场景多维赋能,带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先后实施了中部智造可追溯“一键通”智能管理系统、紫光生产线MES系统智能监测等“数智赋能”项目,推动尧兴新能源打造锂离子动力电池拆解、梯次电池自动化安装生产线,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融合发展。
尧之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井下智能设备成功下线、新能源矿用防爆技术研发中心顺利揭牌……临汾经济开发区持续以真金白银鼓励企业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截至2024年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创新型小企业15家。
同时,临汾经济开发区抢抓低空经济国家战略机遇,多次赴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围绕低空经济开展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引进桥枫航空、空天宇航等企业,低空经济已逐步在生产、生活领域展现广阔应用前景。在精品微短剧领域,临汾经济开发区已建成运营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推动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央视频(临汾)精品微短剧共创点落地,40余家微短剧相关企业争先入驻,基地入选“金鹏指数·2024年中国微短剧基地排行TOP10”,20余部微短剧开机拍摄并相继上线,初步形成“好剧不断、新剧上新”矩阵。
如何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临汾经济开发区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推出“优审通”品牌,助力经营主体办事从“能力”向“好办”“快办”转变,推行极简审批,全年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36万余件,在全市率先开展“全代办”服务,立项项目“全代办”服务占比及评价满意率均达100%。
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得跟上。临汾经济开发区建设完成南外环西延项目工程,打通市中心与甘亭工业园区的快速通道,目前联创路已具备通车条件,促进园区形成“内畅外联、快捷通畅”的道路体系,实施309国道(G108-第一大道)拓宽改造,让甘亭污水处理厂顺利运行,进一步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同时新建标准化厂房7万余平方米,园区标准化厂房总面积近70万平方米,成为招大引强和科技创新的重大载体,为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愿景赋能添力。
一直以来,临汾经济开发区多措并举吸引集聚高素质人才,建设星级化管理高端人才公寓41间,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申报生活、购房等各类津补贴,打造安心、安身、安业的生活环境;同时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成功引入工业机器人、煤机装备智造绿色低碳技术、工业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智能制造与数字孪生四个专家团队入驻人才产业园,进一步激发学校和企业科研活力。
借助“全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功能优势,临汾经济开发区与多所院校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联合建立无人机、机器人实习实训基地,扎实推动政校企人才培育、科研成果共建共享,促进区域人才发展和产业升级改造双赢。
未来,临汾经济开发区将充分发挥省级转型综改示范区带动作用,继续贯彻“以道路定框架”“以亩产论英雄”“以项目破机制”的开发区建设思路,在加快产业集聚、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双品质”上实现进位升级,全力以赴绘就国家级开发区奋进蓝图,为临汾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贡献临开力量。(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