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书香社会:图书馆成为中国城市“第三空间”-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4/23 20:53:42
来源:新华社

培育书香社会:图书馆成为中国城市“第三空间”

字体: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培育书香社会:图书馆成为中国城市“第三空间”

新华社记者吕梦琦 许晓青 解园

周六早上8时刚过,位于中国北方城市太原的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门口已经排起长队。人群中有背双肩包的学生、带着孩子的家长,也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晨光沐浴下,人们安静而有序地等待着开馆。

“最近迷上了心理学,特意来系统性地学习一下。”市民马家琪扶了下眼镜说道,虽然生活中“读屏”越来越多,但亲手捧起书本的感觉更能让人静下心来,自己基本每个周末都会来图书馆“泡一泡”。

在中国,越来越多人走进图书馆,通过读书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自我修养和丰富精神生活。在节假日和下班后,很多城市图书馆人潮涌动,甚至“一座难求”。

  4月22日,读者在山西省图书馆内读书。新华社记者 解园 摄

山西省图书馆宣传推广部副主任付静静说,2024年该馆接待读者数量同比增长70.52%,举办3500多场阅读推广活动,160多场展览,服务310多万人次读者。

“为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我们去年实施了空间改造,增加读者服务面积9000余平方米,新增和改造阅览座席数2034个,比改造前增加了43.6%。”付静静说。

“图书馆热”背后,既有人们对各种新知识需求增加的内因,也有中国培育书香社会和推动全民阅读的外因。

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这已经是“全民阅读”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第十二个年头,凸显中国对建设书香社会的高度重视,以及统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念。

为了给人们提供优质阅读场所,中国各地加快各类图书馆建设。《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4》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全国图书总藏量近14.4亿册,同比增长5.6%。2023年,公共图书馆全年总流通人次超过11亿人次,同比增长达46.9%。

  山西省图书馆门口排起长队(2023年8月17日摄)。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图书馆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家庭和工作单位之外的‘第三空间’。”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除阅读外,图书馆还提供演讲、展览、观影、茶歇等丰富功能,体现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价值取向。

这也使得图书馆更加富有趣味性,而不再是传统的单一阅读空间。

经过23个月的改造,上海重要文化地标上海书城焕然一新,变化之大让读者赞叹连连。这里不仅硬件设施全面升级,还围绕食、阅、玩、乐多种城市生活方式,举办作家签售会、摄影展、时装展、音乐会等活动,推动书城从图书卖场向文化生活空间转型。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锋表示,书城切合当下文化生活新趋势引入了多种业态,但每一种业态都和书有着密切的联系。

智慧图书馆建设也让阅读更加便利。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中国很多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个性化、精准化的阅读服务。合肥市图书馆推出了基于DeepSeek大模型技术的AI虚拟馆员“合小图”,在微信公众号上输入关键词,它就能根据读者的阅读历史和偏好,帮助读者在浩瀚书海中找到心仪的书籍。

  这是4月22日拍摄的山西省图书馆门口的24小时自主借阅机。新华社记者 解园 摄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各地通过举办亮点纷呈的活动,挖掘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服务的核心载体和城市“第三空间”的作用和价值。

位于北京市的国家图书馆推出“4·23从国图上车”世界读书日主题互动活动。活动以“阅读即旅程”为核心理念,创造性融合城市轨道交通意象与数字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国图专列”互动体系,打破传统阅读边界,让知识服务以更普惠、更智慧的方式触达公众。

在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地山西太原,山西省图书馆以“重读经典·赓续三晋千年文脉”为主题,精心策划涵盖名人演讲、主题展览等43项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活动,开启一场兼具深度与创意的书香盛宴。

“书香是一种氛围。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更多人走进图书馆,让书香更多地飘进大众生活。”付静静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