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绘就民生温暖底色——杏花岭区精心织密“一老一小”服务网
首批8个嵌入式服务设施达标,区老年福利院项目主体完工,6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建成,3个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提档升级,杏东幼儿园投入使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太原市杏花岭区坚持党建引领,秉持“服务是最好的治理”理念,立足区域实情,持续加强“一老一小”民生保障。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件件民生实事,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养老:幸福的晚年是首甜蜜的歌
太原市是我省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杏花岭区作为老城区,60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均高出太原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杏花岭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郭峰介绍:“我们正以府西医养中心为龙头,带动其他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个镇街拓展医养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区域老年健康综合服务。”
府西医养中心是依托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成立的公立医养结合机构,是太原市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较为成功的试点,于2024年1月投入使用。“与其他养老机构相比,我们这里不仅提供基础养老服务,还有慢病管理、紧急救治、心理辅导等医疗特色。”杏花岭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府西医养中心院长冯立新说。据介绍,该中心80%的老人处于失能状态,因此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老人能够及时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床边救治。
老有“医”靠,还有无微不至的关照。这是让杏花岭区的老人倍感幸福的事。
“那户是吕平奶奶家,莫非睡过了头?”“她每天都很准时,十有八九是有情况了。”在大东关街道办事处建设北路北社区的一栋楼下,志愿者赵杰与同伴急匆匆走进楼里。
不出所料,老人开门后,说是身体不舒服,还没吃早饭。赵杰赶紧冲了一碗鸡蛋汤喂老人服下,并打电话联系社区卫生站的医生上门检查。直到医生说并无大碍,大家才放心离开。
这是“窗帘之约”的常见一幕。为照顾社区高龄独居老人,3年前,杏花岭区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与部分老人约定:上午9时,老人们要准时拉开窗帘,代表着已安全起床;晚上8时,再按时关上窗帘,代表着全天平安。据悉,志愿者每日要到老人的窗外拍照打卡,并发到群里报平安,至今已拍摄大约13万张照片。
育幼:健康的成长饱含无尽的爱
连日来,即将开园的杏花岭区公办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该中心负责人介绍:“我们将推出亲子半日托服务,帮助宝宝逐渐适应集体生活,缓解分离焦虑,同时让家长为宝宝正式入托做好准备。我们还将为周边0—3岁适龄家庭组织免费的社区亲子系列主题活动。”
家住红星紫御半山小区的专职妈妈李子婕说:“最近常想着找份工作贴补家用。但孩子刚一岁,上幼儿园尚早,家门口有托育服务无疑是一个福音。自己也能放心去上班了。”同李子婕有类似情况的家庭不在少数。早在两年前,杏花岭区涧河街道就对此专门做了一次调研,并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推动优葆托育中心落地同乐苑社区。
如今,涧河街道辖区内有普惠托育中心、多个党群服务阵地、长者照护之家、社区食堂等“小而美”民生服务,打造完整居住社区。
为进一步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杏花岭区将医疗服务和托育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起“1+N+X”服务模式——
一所公办机构示范引领。以新建示范型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带动,深度探索托育服务与妇幼保健融合发展的全新路径,综合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托育产品研发和设计、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托育专业人才实训等服务功能,以点带面,全方位提升区域医育结合服务水平。
N种途径补充托位供给。杏花岭区秉持多元发展理念,鼓励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托幼一体化等多种模式协同共进。目前用人单位办托2个、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15个、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49个。尤其在幼儿园增设托育服务方面,充分利用辖区丰富教育资源,有效盘活闲置空间,通过园中园托育新增储备托位1554个,进一步做实完善人口发展支撑与服务体系。
多元提供X项服务功能。通过医疗机构与托育机构一对一“联合”模式,妇幼机构与托育机构一对多“辐射”模式,将托育照护服务链接儿童健康管理,持续推行托育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带动辖区托育机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为家庭和婴幼儿提供科学监测、管理、照护和健康宣教为一体的全方位科学养育指导,逐步提升“育孩子、育家庭、育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服务:兜起老小“稳稳的幸福”
一张精心编织的服务网,兜满了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依托专业医疗机构养老,是杏花岭区推进医养结合的一个缩影。就养老而言,该区已初步构建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服务体系。2024年,杏花岭区65岁以上老年人99711人,签约服务80652人,失能老人评估863人次,针对空巢、残疾、高龄等重点人群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有效满足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目前,参与‘窗帘之约’的志愿者已有2490多名,服务范围覆盖整个杏花岭区1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服务老人1160名。随着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可能会看不清窗帘状态,如今政府出资为这些老人家中安装了监控和远程报警器,以方便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求助。”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建中告诉记者,为提升服务水平,下一步,将对不同需求的帮扶老人进行再次梳理分类,并制定精准服务项目;与社区食堂、医疗机构、心理辅导机构等积极探寻合作模式,开展个性化服务;合力形成“自发组织—行政动员—居民参与”的服务新格局;数字赋能,持续深化“系统+服务+老人+智能养老社会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
杏花岭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区将不断做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为全区2.2万余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津补贴;启动中涧河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成投用区老年福利院,新增床位200张;完成杨家峪社区嵌入式服务试点建设;促进医疗与养老服务、健康与托育照护深度融合,以府西医养中心为带动,全面创建医养服务示范区,以口腔医院托育项目为拓展,示范推动全区医育指导综合服务。
本报记者范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