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大师的幼儿教育创新实践-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4/25 09:17:31
来源:山西日报

国际象棋大师的幼儿教育创新实践

字体:

  原标题:以棋启智 以趣育人

  ——国际象棋大师的幼儿教育创新实践

  “是作者结合自身的专业运动经历,在30多所幼儿园开展的教学实践中,花费30余年时间精力的适时、上乘和创新之作……呈现了国际象棋独有的教育规律和棋艺竞技活动的文化特征。”著名作家张平这样评价由国际象棋大师安艳凤编著,4月刚刚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国际象棋启蒙教程》一书。

  “截至目前,这是全国首次公开出版发行的专门针对幼儿园教学的国际象棋启蒙书籍,我希望通过这套教程体系,可以让更多孩子从小就能学习到一种启迪智慧的方法,增加一种与世界交流的语言。”在4月7日的采访中安艳凤告诉记者。

  熔30多年实践经验于一炉

  熟悉国际象棋的人,都听过安艳凤的名字,她是中国第一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国际象棋运动员。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她经历了运动员、教练、体育项目管理者等专业岗位。运动员时期,曾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上多次获奖,从事教练工作时,培养过“李成智杯”全国国际象棋青少年锦标赛少年组冠军、青年组冠军队员和全国智运会国际象棋少年组团体冠军队伍。1991年以后,她在山西省多所幼儿园和小学开展了国际象棋教学实践,30多年来致力于国际象棋在少年儿童中的普及推广。

  在安艳凤位于太原市迎泽大街的工作室,她一边同记者翻看《幼儿国际象棋启蒙教程》的样书,一边讲述写书的初衷:“我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从小接触国际象棋对人的思维拓展、记忆力加强、竞争意识和抗挫能力提升的深远影响,也意识到靠个人力量做教育推广的局限性,就想把30多年的实践经验提炼成一套启蒙教程,让任何一个零基础的幼儿园老师、家长拿到书,只要按照书的顺序、章节循序渐进,就可以快速上手,带领孩子们推开国际象棋世界的大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传统国际象棋教学常因规则复杂让幼儿望而却步,而安艳凤在30多所幼儿园里开展教学实践时总是根据不同幼儿园、幼儿发育特点科学设计课程、编著教程,耐心培训老师家长,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特别是探索了幼儿的兴趣、游戏与国际象棋之间的关系,之后太原市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完成的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国际象棋教学实践与开发幼儿潜能的研究》,获得国家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被中国国际象棋协会评为“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的太原市杏花岭小学也是安艳凤多年合作学校,副校长张艳告诉记者:“我们小学早在1997年就在安老师指导下开展了国际象棋特色教育,28年来,从我校国际象棋队里走出了近千名优秀学生,同学们在弈棋中增长了智慧、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体验了成功与挫折……”

  国内首创“游戏化+国际化”双核课程

  在安艳凤电脑桌面,打开名为“恰图兰卡”的App,就看到界面上一目了然的棋盘操作和简单有趣的奖励方式。“这是我们配合这套书开发的软件,有很强的游戏属性,二维码就附在书上。这种游戏方式的线上练棋对幼儿来说更具吸引力,对家长老师来说节约了线下陪伴幼儿摆棋时间。”安艳凤说。

  不仅仅是线上教程,实体书也设计了阶梯式的游戏课程,构建起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阶段完整的国际象棋教学课程体系。从初识篇(认识棋盘棋子、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棋子的走法与吃子的方法)、进阶篇(熟悉棋谱、规则、棋子的特殊走法)到提高篇(胜、负、和的判定以及开、中、残局的初级策略)、战术组合篇(题库),游戏、儿歌、故事、绘画、贴画等多种元素纷纷登场,让“严肃对弈”变成了“成长闯关”,铺就了一条幼儿学习国际象棋的快乐之路。

  翻看新书那一刻,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幼儿园、太原市化二建幼儿园总园长杨红霞说:“这几年我园打造国际象棋特色课,总感觉缺少抓手,力不从心。安老师研发的这套教材,为我园持续构建国际象棋特色课程和教学实践提供了科学路径。”

  国际象棋作为全球普及度最高的智力运动之一,具有覆盖人群广泛、跨年龄段、跨文化的显著特征,有许多国家开展了将国际象棋纳入学生课堂教学或课外兴趣培训的教育实践,国际棋联(FIDE)青少年赛事更是年均吸引100多个国家的50多万名选手。安艳凤说:“尤其是当下,在线平台、AI训练打破时空界限,推动国际象棋从传统棋类演变为数字时代的‘全球智力语言’,从小学会国际象棋就相当于多一种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工具。”

  该书获得了功勋卓著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叶江川、刘适兰的联合推荐,他们认为:该书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幼儿国际象棋教育对国际象棋运动的普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适应数智化时代的幼教新思路

  有成长为世界团体冠军主力队员的王玥,有考入清华大学的杨光、杨和……这些年,从安艳凤的国际象棋教育中受益的孩子数不胜数,正是这些成功的教育实践让安艳凤更坚信国际象棋对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她认为棋局里藏着儿童适应数智化时代最硬核的底层能力训练。

  她说,国际象棋不是背公式的竞技,而是动态决策的战场。儿童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判断局势,在弃子时评估风险,在困境中保持理性。棋盘上的每一次“将军”都在锻炼儿童的预判能力。每一局棋后的复盘,都在雕刻儿童的思维韧性。这种在不确定中做选择,在压力下调整策略的能力,正是AI很难替代又试图学习的“人类算法”。

  三至六岁是儿童大脑最佳发育期,在数字教育持续升级的当下,幼儿园的课程教学如何创新发展,适应数智化时代的新需求,安艳凤用她的《幼儿国际象棋启蒙教程》给出了一个幼教新思路:最好的启蒙,从来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对思考的热爱。

  4月11日至13日,安艳凤带着新书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十二届亚洲幼教年会,新书在展会上受到幼儿教育专家们的关注。专家认为,这是一套让幼儿乐学、会学,让教师乐教、会教,让家长与孩子互学、互动的课程体系,呈现了教育的特色和文化的温暖。沃德兰东大教育集团总园长钱莉青由衷感慨:“课程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更容易激发幼儿学习国际象棋的兴趣。”

  “换一个赛道普及推广国际象棋运动,让国际象棋游戏助力幼儿教学创新发展。”安艳凤确信,国际象棋的教育价值,远不止于棋盘上的胜负,而是为每个孩子搭建了一座连接理性与情感、规则与创造的桥梁。

  本报记者孙蕊 韩林芳

【纠错】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