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同市阳高县龙泉镇八里台村玉米示范田里,北斗导航播种机精准“画线”,智能水肥系统实时“把脉”,农户们围着新设备拍照记录,田间地头的智能设备掀起“智慧种田”热潮。
近几年,阳高县通过集成应用无人机作业、膜下滴灌节水技术、良种良法配套等,实现玉米单产突破每亩1264公斤,带动全县粮食总产量连续十二年稳居大同市第一。2025年,阳高县对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的农户每亩补贴45元,涉及阳高县8个乡镇39个村,占地10万亩。
作业现场。(周振宇 摄)
作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阳高县以40万亩玉米为核心,构建起“无人机+叶面肥+大数据”的智慧农业体系。科技与土地的“对话”已成为阳高县以智慧农业为引擎,推动玉米单产提升、助力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与传统人工相比,无人机“飞防”效率可提升50倍,农药利用率提高30%,亩均节本增效超200元。“无人机‘一喷多促’,防病、增产一步到位。”八里台村党支部书记方春介绍说,2024年全村玉米亩产达1149.94公斤,较三年前提升22%,‘黄金玉米带’成为富民强镇的金色名片。”
在狮子屯乡东双寨村,膜下滴灌技术将水肥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节水40%、节肥30%、省工50%。牧友恒泰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学清说:“2024年改造的2万亩盐碱地玉米亩产突破800公斤,较改造前产量翻番。”
目前,阳高县已建成膜下滴灌旱作节水农业万亩示范区2个,带动全县10个乡镇推广节水技术20万亩。
此外,大同市阳高县还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玉米产业研究院,筛选推广“长单511”“先玉1483”等耐密植、抗倒伏品种,配套“增密度、改肥水、配农机”技术套餐。在龙泉镇八里台村酿造高粱绿色基地,自走式覆膜播种机、智能LED光谱工程等设备协同作业,实现了播种、施肥、灌溉全程机械化。(马静波 周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