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城农商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和支农支小的发展定位,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以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截至目前,该行实体贷款余额94亿元,较2025年初新增6.1亿元。
强化顶层设计 明确支持路径
针对阳城县产业集群特点,阳城农商行紧扣产业上下游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以完善精准的信贷政策推动金融服务向全链条延伸。
阳城农商行明确“一产业一策略、一链条一方案”差异化支持路径,针对煤炭、陶瓷等重点产业,提出了“强服务、保总额、助转型、提质效”的十二字方针,确保金融支持精准有效;针对畜牧产业,制定出台《金融支持创建畜牧大县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单列5亿元信贷资金。
同时,阳城农商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针对煤炭产业链推出“融资贷”,通过质押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方式,实现资金快速到位;针对陶瓷产业链则以阳城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为载体,全面开展“整园授信”,并根据企业资信情况及金融需求,逐户制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阳城农商行联合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成立阳城县产业金融服务联盟,通过定期举办交流会议,共享产业动态、企业经营状况等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共同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
在企业面临重大项目投资或资金周转困境时,联盟内金融机构可联合提供银团贷款,整合资源,降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的同时,满足企业大规模资金需求;并利用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为优化信贷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有力依据。
创新“三链协同”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金融支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进程中,阳城农商行采取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协同”模式,共同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针对煤炭产业链,阳城农商行推出“供应链融资贷”,借助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质押等手段,实现上下游企业当日申请当日放贷。2024年,阳城农商行为114户上游企业投放贷款1.49亿元。截至目前,该行已成功开展9轮供应链金融业务,累计放款9.97亿元,并对链上煤炭洗选企业实施利率优惠,累计降低融资成本357.6万元。
针对陶瓷产业链,阳城农商行开展“整园授信”,在综合考量确定总授信额度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的资信状况及金融需求,为每户企业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根据初创型、成长型陶瓷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性,推出“银税贷”“流水贷”“订单贷”“票据贷”等信贷产品,构建“白名单”机制,点对点精准服务。
截至2024年末,阳城农商行累计为陶瓷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投放贷款3.16亿元。
围绕蚕桑产业链,阳城农商行积极探索“银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向部分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000余万元,助力技改升级;主动与制丝企业对接,获取养蚕大户信息,组建专业服务专班,为养蚕大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同时,阳城农商行积极对接桑叶茶、桑葚饮料、桑葚酒等链上加工企业3家,发放信贷资金1800万元。
此外,阳城农商行还创新“银企直连+线上交易”模式,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资金的高效归集,截至2024年末,累计投放桑蚕产业贷款5000余万元。
针对畜牧业品种繁多、规模庞大、链条冗长等特点,阳城农商行出台专项支持计划,目前已累计发放专项信贷资金2亿元;重点强化对饲料兽药、屠宰加工、物流运输等畜牧产业上下游产业的支持,先后为相关链上企业客户融资1.4亿元;结合实际情况,对牛肉产业贷款给予利率优惠,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健全“三个机制”保障 提升金融供给适配性
阳城农商行健全周期服务机制、政银企协同机制和普惠金融覆盖机制“三个机制”,进一步保障金融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性与可持续。
阳城农商行构建“贷前图谱调研、贷中限时办结、贷后驻企服务”的闭环管理体系。阳城农商行联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深入调研,贷前动态精准掌握企业需求;贷中简化审批流程,推行“限时办结制”,确保2个工作日内完成放款;贷后建立客户经理驻企服务机制,实时监测企业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化解流动性风险。
同时,阳城农商行建立“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的高效服务机制,目前已为247余家优质企业现场授信29.3亿元;锁定县域重点国企、纳税3A级企业等6类核心客群,制定了“白名单+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一企一档”精准服务;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行动,新增首贷企业客户147户、4.6亿元;与主要县直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2024年以来累计对接省市县重点项目6个,投放信贷资金3亿元。
以党建共创为有力抓手,阳城农商行深入开展“整村授信”,深入辖区政府、企业、社区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各乡镇召开联席会议,以村为单位进行建档评级、整村授信。
目前,阳城农商行完成320个村“背靠背”评议工作,评定信用村11个、信用市场1个,为符合条件的5个信用村发放党建共创普惠基金3.37万元。(田哲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