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玉米“香”市场 振兴有“粮”方——五寨县大力发展甜糯玉米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白露时节的晋西北,秋阳洒满五寨县的田野。在李家坪乡老牛坡村的玉米地里,村民刘四虎笑得合不拢嘴。“今年种了10亩甜糯玉米,产业园按每亩1500元收购,刨去成本一亩净赚900元,净收入总共9000元!”刘四虎的喜悦,是该县农民受益甜糯玉米产业的缩影。作为“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五寨县位于北纬38°杂粮黄金生产区,立足黄土高原的自然禀赋,历经30余年深耕,让小小的甜糯玉米从田间地头的普通作物,成长为年产值超5亿元的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种植规模化、加工现代化、品牌国际化”的高质量农业发展之路。
发挥地理优势
筑牢产业根基
“平均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水资源充沛,这些都是种甜糯玉米的好条件!”9月6日,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一直从事甜糯玉米研究的陈永欣,跟记者聊起了这里的自然条件:“这里地下无矿藏、地上少工业,生态环境优良,为五寨县种植绿色有机甜糯玉米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光有“天时地利”还不够。上世纪90年代,五寨县刚开始引进甜糯玉米时,农户们还延续着传统种植模式,不追肥、品种杂、不隔离,产量和品质都上不去。“那时候我刚到五寨,发现农户种玉米只施基肥,不根据玉米生长周期追肥,就赶紧给他们讲肥料特性和品种需求,手把手教他们科学施肥。”陈永欣回忆道。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五寨县逐步推广优质品种,从最初的普通品种,到如今“万糯2000”“万糯2018”等家喻户晓的优种,品种改良让甜糯玉米的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
为了打破农户分散种植、各自为政的局面,五寨县从2007年开始推进标准化种植。先是取得甜糯玉米无公害认证,2013年又拿下绿色和有机认证,2015年更是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称号。近年来,县里成立甜糯玉米协会,推行“统一选种、统一栽培、统一水肥、统一采收、统一加工、统一 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建成9个规模化特色种植基地、30余个种植专业村,将6.5万亩甜糯玉米种植面积串联成“连片发展”的产业带。
老牛坡村党支部书记周光,是村里甜糯玉米产业的“带头人”。“我们村种甜糯玉米10多年了,年年都调优种,现在村里19户种了200多亩,户均一亩净增收800元以上。”周光说,在“六统一”模式下,村里的甜糯玉米不仅产量稳定,而且因为品质一致,成了加工厂的“抢手货”,再也不用愁销路。
“五寨甜糯玉米凭借皮薄无渣、甜糯香软的口感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五寨县委副书记、县长辛磊介绍,2025年五寨甜糯玉米年产量预计突破2亿穗,从分散种植到规模经营的转变,让这片黄土高原上的“金色粮仓”,真正成了农户的“增收宝库”。
建设产业园区
提升加工品质
曾经,五寨县的甜糯玉米加工企业都是小规模初级加工,设备简陋,制约了产业发展。“那时候加工量小,旺季收的玉米根本来不及处理,只能眼睁睁看着坏了,心疼得很。”五寨玉送飨食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卫国,早年也是做初级加工的,对当时的困境记忆犹新。
为突破加工瓶颈,五寨县投资3.86亿元建设占地100亩的甜糯玉米产业园。如今,这座产业园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鲜食玉米加工基地之一。4条速冻生产线、5条真空加工生产线开足马力,每小时能加工27万穗玉米。
走进产业园的加工车间,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玉米穗经过传送带进入去皮机,不到10秒就完成去皮;随后切梗去尖、分级筛选,不合格的玉米被自动剔除;接着进行巴氏灭菌,再进入速冻隧道或真空包装机,最后通过智能库房进行存储。“以前人工加工,一天最多处理几千穗,还容易出错。现在智能化生产线,不良品率降到2%以下,产品溢价能力提升30%以上。”许卫国开心地说。
好事多磨。除了建设产业园,五寨县还创新推出“1+6”加工发展格局。以产业园为核心,联合全县6家中小甜糯玉米加工企业,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加工体系。同时,深化“管运分离”改革,成立五寨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业化运营产业园,让加工环节更高效、更规范。
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国平介绍,如今,五寨甜糯玉米的加工产品已涵盖速冻鲜食玉米、真空鲜食玉米等多个品类,不仅销往国内各大城市的商超、农贸市场,还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2017年,五寨甜糯玉米首次出口俄罗斯,成为山西首个向俄罗斯出口玉米农产品的县。2024年,全县7家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带动5个乡镇47个村1.8万农户增收,户均增收3500元。从“初级农产品”到“精深加工品”的转变,让五寨甜糯玉米的产业链越拉越长,附加值越来越高。
坚持多元销售
打造区域品牌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五寨的甜糯玉米,蒸10分钟就能吃,甜糯可口,还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9月8日,在京东电商平台的直播间里,年轻漂亮的女主播像往常一样,手里拿着真空包装的五寨甜糯玉米,向网友们介绍产品特点。屏幕上,订单不断弹出,短短1小时,就卖出了2000多穗。
为了让五寨甜糯玉米走出晋西北,迈向更广阔的市场,五寨县构建了“线上电商+线下商超+订单农业”的多元销售体系。在线上,五寨县与京东、淘宝等平台合作,开设官方旗舰店,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在线下,与全国各大城市的商超、农贸市场合作,建立线下销售网点,让消费者在自家门口就能买到五寨的甜糯玉米;在订单农业方面,与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保障销量的稳定。
品牌建设是产品走向市场的“敲门砖”。五寨县始终立足“科技+品质+文化”三位一体战略,全力打造“五寨甜糯玉米”区域公用品牌,构建“区域公用品牌+ N个子品牌”的品牌矩阵。2025年,五寨甜糯玉米亮相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发布“新华・五寨甜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让“五寨甜糯玉米”的名号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同年,成功注册区域公用品牌,产品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列入“粮裕五寨”区域公用品牌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以前别人问我五寨有啥特产,我都不知道咋说。现在可不一样了,提起五寨甜糯玉米,全国很多人都知道!”五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赤卫红自豪地说。如今的五寨甜糯玉米,不仅是一种农产品,更成了五寨县的“文化名片”。
“按照五寨县制定的‘2365’甜糯玉米产业规划,我们将聚焦产业发展,种植规模扩大到20万亩;提升加工能力,力争形成年加工销售3亿穗的规模;增加产业产值,实现年产值6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让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最终建成全国领先的甜糯玉米全产业链示范区。”赤卫红对未来充满信心。(记者李全宏 通讯员郑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