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0月16日电(记者王劲玉)在能源结构转型与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高性能铜箔材料已成为推动下一代储能与电子器件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近日,沃特海默新能源作为微孔铜箔技术的领先开发者,北京中绿中科锂电容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高端锂离子电容器产业应用方,与香港大学工程学院材料理论与计算研究团队正式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国产高端微孔铜箔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落地,成功实现该材料在北京中绿中科超级电容器产品中的规模化导入。
据悉,沃特海默新能源凭借其在微孔结构铜箔方面的突破性技术,攻克了传统铜箔在能量密度、倍率性能与循环寿命等方面的技术瓶颈。该微孔铜箔具备超薄、高强、导电性优异等特性,特别适用于高功率、高安全要求的储能与电子器件。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的材料理论与计算研究团队在本次合作中承担了关键的机理研究与结构优化任务。团队通过多尺度模拟与人工智能驱动的材料设计,深入解析微孔结构对锂离子迁移、界面稳定性及热/力耦合行为的影响,为材料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与优化路径。
香港大学研究员在采访中表示:“我们联合开发的微孔镀镍铜箔集流体,通过系统性结构设计与工艺创新,在能量密度、快充性能、循环寿命及安全性能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铜箔与普通镀镍铜箔,尤其适用于硅基负极、固态电池等高能量密度体系。”
作为中国绿发投资集团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重要布局,北京中绿中科锂电容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内首条全碳型锂离子电容器生产线,产品以高功率、高安全、长寿命著称。此次合作中,中绿中科锂电容将沃特海默提供的微孔铜箔材料成功应用于其超级电容器产品中,显著提升了器件的功率响应速度与循环稳定性,实现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与性能升级。
“微孔铜箔的导入,使我们锂离子电容器在频繁充放电、高倍率运行等极端工况下仍保持优异性能,这为我们拓展电网调频、轨道交通、军工装备等高端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中绿中科锂电容技术负责人指出。
未来,三方将继续围绕微孔铜箔在电子与能源材料领域更广泛的应用展开深度探索,持续推进国产高端新材料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