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概况
  行政区划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与泽州县相连,南与河南省济源市为邻,西与垣曲、沁水县接壤,北与沁水县搭界。总面积1930.7平方公里。辖8镇,17乡,501个行政村和2689个自然村。总人口40万人。

  历史沿革 阳城古称濩泽,为尧舜夏冀州之域,商为畿内地。战国时迭属韩、魏。汉置县,治所在今县城西15公里的泽城村,属河东郡。东汉建武元年(25),封邓鲤于泽,为侯国。三国魏黄初之年(220)废侯国复县。北兴安二年(453),县治由泽城迁往今县城。孝昌元年(525),分濩泽为濩泽和西濩泽。唐武德元年(618)濩泽为泽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天宝元年(742),改濩泽为阳城县。天祐二年(905),复称濩泽。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复易名阳城。金升阳城为 州,元中统元年(1260), 州复为阳城县。明、清时属泽州和泽州府。民国3年(1914),属冀宁道。民国13年,直属山西省。民国32年7月,分为阳南,阳北两县;民国34年4月,合为阳城县。1958年10月,曾合沁水县为阳城县,1959年10月两县分置。

  自然资源 阳城年平均气温11.7℃,7月份平均24.6℃,1月份平均-3℃,年降水量平均627毫米,无霜期为170~195天,日照年平均2571.3小时。耕地55.82万亩。天然水资源总量4.67亿立方米。主要矿产有煤、硫铁、铁、铝土、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铅、锌、铜、重晶石、水晶石等。其中,煤炭地质总储量59.22亿吨,硫铁矿7431.1万吨,铁矿995.9万吨。境内有历云、蟒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保护的稀有植物9种和珍贵动物16种。其中,红豆杉、领春木、山白树、牛鼻酸、青檀等起源很早,为中国特有的树种,有中草药300多种。

  工业 有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6个,二轻企业22个,乡镇企业125个,村办企业607个。支柱产业有:冶炼、铸造、建材、化工、机电、缫丝、饮料、厂丝、等,主要产品有:原煤、生铁、铸件、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水泥、碳铵、卷扬机、二化等。1998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1.3亿元。

  农业 支柱产业有:种植、养殖、畜牧、蚕桑、林果、农副产品加工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棉花、油料、麻、烟叶。蚕茧年产2000吨,居华北之首。1998年,全县完成农业增加值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541元。

  财政金融 1998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741万元,城乡居民储畜存款余额15.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9亿元。

  商业 有大中型商业企业5个,集贸市场6个。199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亿元,集贸市场成交额2.56亿元。

  交通邮电 全县共完成路基改造300公里,新增油路112公里,通车里程累计达2368.2公里。油路总里程达320公里,通油路乡(镇)达到20个。全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3万门,用户累计达到19311户,并开通了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和国际互联网络。

  文教卫生 全县有中学5所,初中35所,小学692所,在校学生55419名,有职业中学8所,在校学生2041人;6周岁入学儿童达100%,在园幼儿18892人。全县501个行政村,村村办有农技校。全县有县乡医院72家,病床1425张。阳城县1995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文化先进县称号,1997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全县共有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25个,城镇影剧院9个,电影放影单位209个,专业剧团1个,农村业余剧团30个。阳城县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会寺琉璃塔、寿圣寺琉璃塔,润城、屯城东岳庙等。主要风景名胜有蟒河、析城山、修真古洞和灵泉洞。全县有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个,卫星电视接收站318个,电视收转站68个。

  人民生活 1998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56‰,死亡率8.15‰,自然增长率4.45‰。


新闻热线:0351-4291587、4292398

广告服务: 0351-429548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 新华社山西分社 电子邮箱: xhsx@xinhuanet.com
版权所有: 新华通讯社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最佳浏览方式:IE4.0以上版本 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