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貌


  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的黄土高原上,地处黄河流域中段。南起北纬34°34',北至北纬40°44',东起东经114°32',西至东经110°15'。分别与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为邻。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又因位于黄河以东,亦称河东;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分晋,所以又称三晋。
  山西总面积为156,266Km,占全国总面积的1.63%,居全国第19位。
  山西位于中国三大阶梯状地形第三阶梯中部的前缘地带,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习惯上称为山西高原。其地势自东西向南北倾斜,高低相差悬殊,海拔一般为1000米左右,最高为五台山北台顶(叶斗峰),海拔达3058米;最低为恒曲县的黄河滩,海拔仅180米。境内山川起伏,河谷纵横,山地高原、台地、谷地、平原等各类地形均有分布。其中以山地为主,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从地貌特征区分,全省从东向西可分为四个区域:东部山地及高原区,中部盆地区,西部山地区,晋西黄土丘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