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展现“文明城市”新形象
新华网山西频道2月14日电(记者侯晋生 王东平)太原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抓住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创新文明载体;解决群众最关心和影响城市发展的迫切问题,不断丰富“文明城市”的内涵。
有了文明人,自然就有了文明城;市民的文明素质最终决定城市的文明水准。基于这种认识,太原市从 1996年起发动300万市民积极参与“我是文明太原人”活动。市里颁布了《文明太原人十条标准》,在广场、车站、机关、厂矿、学校、公园和人流量较大的街头巷尾,不惜空间以大幅标牌公示于民。公交出租车是展示现代城市文明水平的一扇窗口。市里通过交通广播办节目、客运办上课、检查组抽查和交警部门的严管规范,公交行业长期存在的野蛮拉客、宰客、拒载、乱停乱放现象得以遏制。尤其是上万名出租车司机一改过去“操着太原话、抽烟张口骂、夏天穿背心、拖鞋不穿袜”的不文明形象,在市客运办组织的“我是文明使者”系列活动中,每年都有上百名司机获得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或热心助人奖。
市民的文明素质一方面靠自身修养,更离不开社会的正确引导。1992年,太原市在国内较早地创建了“文明市民学校”。至今,全市500余所“文明市民学校”已成为市民接受“三德教育”、法制、科普教育的培训基地。市里还组织有经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精心编辑了《文明市民读本》,以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讲发生在市民身边的事例和道理。这样,连只有小学文化的居委会老大妈也能当了“文明市民学校”的业余教员。
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服务窗口的劳模、标兵是当代城市的宝贵财富。为了让这些闪耀着人格魅力和时代精神的“文明之星”真正成为市民们学习的榜样,太原市在不同行业、领域先后总结、倡导了代表城市建设效率的“一桥两路速度”、“西大街干劲”,代表最佳服务水平的“(煤气维修工)叶晋庆式服务”和“五一(百货大楼)人风采”,代表文明执法的“(好交警)秦红军形象”,在这些典型教育、示范下,太原市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德技双馨的行业能手。市里不失时机地把这些明星的巨幅照片制成灯箱,置放在并州路等主要街道的两侧形成一道“明星画廊”,引起了市民们的广泛共鸣。
文明城市重在建设,如何建设功夫全在一个“实”字。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市民”的思想,太原市从城市建设、环保、住房、交通、下岗职工再就业、国企解困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迅速提升省会城市的综合功能,充实“文明城市”的内涵。5年来先后建成数十条交通干道和一大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备的安居工程;建起了可供大型客货飞机升降的空港,开辟飞往独联体国家和香港的空中通道;整修三晋母亲河,重现了“汾河流水哗啦啦”的景象;获得联合国确认的首家清洁生产示范城市资格并启动清洁生产计划。建成了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劳务市场和十多家下岗职工再就业市场;发起了万名机关干部与困难企业职工“结对子、交朋友”活动,并形成日常联系机制。
一个“实”字还表现在“化虚为实、虚功实做”上,市里把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细化为200多条容易操作和评价的指标,使基层创建有方向、有标准、见效快。目前,太原市共建成省级文明单位52个,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1073个,200户居民以上的市级文明小区达到47个。太原市开化寺街被命名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一条街,漪汾园小区、马峪乡跻身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行列。
全国城市研究学会的专家评价说,从市民可享受到的公共设施、服务质量、体制政策环境和对外开放水平来看,太原市已具备现代文明城市的应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