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华网山西频道,山西新闻信息总汇,地方资讯发布平台!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简介: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是一项世界级跨流域引水工程,工程规模仅次于三峡和小浪底,是我国目前在建的第三大水利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省水资源紧缺矛盾的唯一途径。
  万家寨引黄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总干线、南干线、联接段和北干线组成。引水线路总长452.4公里,其中,总干线44.4公里,南干线101.7公里,联接段139.35公里,北干线166.9公里。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项目范围包括:总干线、南干线和联接段,输变电、全线自动化和水机构及环境管理,主要向太原市供水,年引水6.4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03多亿;二期工程建设北干线,主要向大同、朔州供水,年引水5.6亿立方米。
  水利枢纽位于山西省偏关县西北的黄河干流之上,为引黄工程水源地,该坝高90米,长438米,总库容8.96亿立方米,坝后建电站,总装机容量108万千瓦,年发电量27.5亿千瓦小时。目前已具备供水、发电、防洪、防凌的功能。
  在引黄一期工程的引水线路上,有隧洞25条,共162公里,其中,南干线7号隧洞长达43.5公里,比英吉利海峡隧洞还要长,堪称“世界第一引水隧洞”。工程建5座大型泵站,总扬程636米。还有埋涵、埋管、渡槽、调节水库等各种水工建筑物。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先后使用了6台世界先进的TBM隧洞掘进机,创下日进尺113米和月进尺1821.5米的世界记录。在联接段,采用国内自行生产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进行输水,其管道生产直径、铺设线路和隧洞内穿管的技术难度,在目前国内同类项目中首屈一指。
  工程在太原设有调度中心,全线供水的运行、调度、监控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实现调度中心对全线的遥控、遥测和遥调。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外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一项空白。
  引黄一期工程于2002年10月18日全线试通水到太原呼延水厂。


水,三晋人心中永远的痛

  三晋名泉晋祠难老泉,从1994年起断流至今;太原市区多处房屋墙体裂缝、倾斜、排水困难甚至地面下沉;太原、大同、朔州三市中许多需水多的工业项目被禁止上马或限产,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

  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原因是:缺水。

  “网络经济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水全是白扯。”一位著名的水利专家在考察山西时曾经这样说。

  山西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据八十年代初山西省首次水资源评估数据表明,山西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7%,世界人均水平的4%,太原市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9%,为国际通行生存的起码要求线1000立方米的1/5。

  山西严重缺水,一是因山西中高周低的地形条件使河水外流,二是“十年九旱”,降水稀少的气候条件所决定。据专家介绍,水资源严重短缺将对山西的经济、环境、人民的生活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

  能源重工业基地使缺水更加严重。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在水资源本来就极为紧缺的条件下,由于煤炭电力工业及其它工业的发展,用水大量增加,缺水更为严重。“能源大省导致山西必然缺水。”一位水利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据统计和测算,矿坑排水量低的,每采1吨煤,排水0.5~1立方米,排水量高的,吨煤高达2~3立方米。同时,煤、电工业又都是用水大户。据统计,电力和煤炭工业取水分别占到太原市工业取水总量的19%和7%,大同市电力和煤炭工业取水量分别占全市工业取水总量的33%和32%;朔州市电力和煤炭工业取水合计占全市工业用水总量的97.5%。全省每发一度电平均取水量为12升。同时,大面积的采煤、开矿,造成水资源大量流失。

  严重缺水导致地下水超采严重。统计显示,目前山西省已形成22个超采区,超采面积达1.06万平方公里,仅太原市便累计超采地下水20亿立方米。地下水严重超采不仅造成大量机井报废、地面下沉、建筑物受损,而且造成地下水采补严重失衡,若长此发展下去,深层地下水将面临枯竭的危险,甚至发生地质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生产缺水。由于水资源的匮乏,许多企业不得不限产甚至停产。太原、大同、朔州三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的主要生产基地。目前,这三市已具备生产能力的工矿企业,在大量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仍有一半的企业因供水不足,不得不限产甚至停产,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同时,为解决缺水问题,许多企业转而向附近的农村买水,从而使地下水超采越来越严重,也造成了供水秩序的混乱。

  由于严重缺水,使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越来越困难。以太原为例,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到20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1/11,是水资源重度短缺的区域。且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区域不能正常供水,严重影响了生活及生产。在太原城区120平方公里的供水范围内,约有73平方公里的地区长期实行间断供水和低压供水。

  缺水为可持续发展带来危机。由于严重缺水,采补失调,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对环境水文地质造成影响,给未来留下一系列潜伏的问题和危机。

  为解决山西省水资源的矛盾,从1987年,200多名水利专家便云集太原,研究讨论解决山西省水资源紧缺的措施。1994年5月,世界银行专家和国内外水利专家在考察了山西后认为,除从黄河引水外,山西没有别的水源可以利用,引黄工程是缓解山西由于缺水而造成人与经济上的损失的唯一合理方案。同时,专家认为,从万家寨引黄,这条线路位置比较适中,它可以同时解决大同、朔州和太原的缺水,万家寨水库作为调续,对解决黄河水的沙量有很大的好处,另外,这条线路大部分走的是隧洞,沿途的污染对其影响很小,从而保证了黄河水的水质。

 

引黄,向极限挑战

  多年来,祖祖辈辈居住在黄河岸边的三晋父老,眼巴巴的看着黄河水从身边白白流过,只能望水兴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现在,这种历史结束了。经过专家的多方论证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1993年5月,三晋人民开始实施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这项工程是我国目前在建的第三大水利工程。十年来,数千引黄人以顽强不屈的精神,采用高新科技,战胜一个个极限,成功实现引黄一期工程全线试通水。

  挑战一:636米扬程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但山西地形中高周低,因此数年来流经山西的1000里的黄河水白白流过山西。为使黄河水润泽三晋大地,经测算,须将黄河水提高636米。引黄建设者们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建设五级扬水泵站提水。经5次提升黄河水被提高636米。

  工程设立的五级泵站,总扬程636米,总装机容量46.4万千瓦,每次水泵须连续工作7300小时以上,并要能克服黄河水的泥沙(黄河水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94公斤/立方米)。因此,水泵必须具备高扬程、大流量、耐磨损的特点;同时,一站多泵,水泵间的流量匹配、水泵机组的选型、配置等都是一项在国际上无任何先例可借鉴的难题。

  国内外专家经过反复研究、实验、设计,目前,五级扬水泵站水泵的抗磨技术、扬程、流量、效率及配套电机容量等居国际前列。各泵站间的流量匹配、大功率水泵机组启闭、复杂的水力计算等难题在引黄工程中得到了初步解决,为国内外类似系统配置工程提供了成功经验。

  挑战二:162公里的地下隧洞

  引黄入晋工程的主要输水建筑物是地下隧洞,一期工程要开凿25条隧洞,总长约162公里,隧洞有长有短,洞线有深有浅,岩体有软有硬,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几乎包括了所有地质年代生成的地层。因此被中外专家称为活生生的地质博物馆。

  这样的隧洞开凿异常困难,为使工程尽早通水,工程先后使用了6台国际上最先进的TBM(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它依靠机械的强大推力和剪切力破碎岩石,配合连续出渣,边掘进边衬砌,使整个隧洞掘进、出渣、支护、衬砌过程一次完成,平均日掘进27米至40米(人工钻爆法日均开挖在3米左右),还创下了日进尺113米和月进尺1821.5米的世界记录。引黄南干7号隧洞全长43.5公里,其长度超过英吉利海底隧道,堪称“世界第一引水隧洞”。

  挑战三:43.2公里的PCCP输水管

  引黄入晋工程的引水必经线路山西省古交市是一个煤矿重度污染区,为避免黄河水在此被污染,工程需设计43.2公里长的输水管道,让黄河水从管中流过。由于黄河水流量大、压力大,因此,这43.2公里输水管道必须采用PCCP管。

  PCCP管是指预应力钢筒砼管,这种管材是在带钢筒的砼管芯上,缠绕预应力钢丝,并施喷水泥砂浆保护层而制成的管材。一期工程铺设的43.2公里长的PCCP管全部为国内生产,为工程节省工期24个月,其管道生产直径、铺设线路和隧洞内穿管的技术难度,在目前国内同类项目中首屈一指。

  挑战四:全线自动化控制

  穿越崇山峻岭,将黄河水从300多公里外引入汾河,引入太原市民的千家万户。这期间,黄河水要经过5次扬程,穿越162公里的隧洞、81公里的汾河天然河道和43.2公里的PCCP输水管等,而完成这一次输水,只需在太原调度大楼的操作台上轻轻按下键盘。

  引黄工程在太原设立了调度中心,引进世界先进设备,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监控的远程化。在太原调度中心只要操作计算机就可进行系统的启动、停止、正常运行故障处理等输水管理工作,并通过大屏幕和电视墙就可以对设备系统运行工况、引水重要场所、运行环境进行监控。

  引黄入晋工程广泛使用了国内外高新技术,科技含量高,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具有挑战性的,激动人心的世界级跨流域引水工程。

 

无限希望在引黄   

  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从偏关老牛湾进入山西,在万家寨大峡谷被提升636米,穿越近300公里的地下隧洞,出偏关,绕平鲁,过神池,入宁武,在马头营与汾河双流合抱,越静乐,穿娄烦,达古交,进太原。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被三晋人誉为“生命工程”,完全建成后年引水12亿立方米,相当于三条半汾河,它的建设将对山西的经济、环境乃至全国的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为沿途人民带来富裕之水

  引黄工程不仅为三晋人民带来生命之水,也为沿途人民带来富裕之水。晋西北是山西省贫困地区连片的地方,现在,引黄工程所经之处,当地经济及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带动起沿线的生态畜牧农业、旅游产业、交通通讯的快速发展:引黄源头所在地万家寨镇已从昔日偏僻落后的小乡发展成晋西北的一座现代化的城镇,高楼林立的万家寨已成为黄河岸边一个繁华的商贸集散中心;工程经过的地方,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改变,个人素质更得到提高;一大批土生土长的农民变成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当地农民在与外方人员的交往中学会了外语……

  给太原市民引来活命之水

  引黄工程极大地改善太原的生态环境。去年,一个汾河公园的建成,太原的环境因此得到极大的改善。将来,每年引入6.4亿立方米的黄河水,相当于200个汾河公园,对太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想而知。

  引黄工程缓解了太原市供水矛盾。在太原市121平方公里的自来水供水区域中,有73平方公里的地区长期间断供水或低压供水。引入黄河水后,太原市民再也不会看着流不出水的龙头发愁了。

  工程减少了地下水超采。据了解,12月25日,太原市将在全市开展一次“零点行动”,对太原市部分自备井进行关闭,减少对地下水的过量超采,最终实现全供水区地下水采补平衡,盆地空隙水进入涵养水源状态,晋祠泉岩水位逐步回升,在未来的一天将重新流出清澈的泉水。

  增强太原市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缺水使得许多需水多的企业被限产或禁止生产。黄河水引进后,水不再是稀缺资源,经济的发展将不会因为缺水受到影响。

  为全国人民送来发展之水

  引黄一期工程已建成,北干线也会加快建设,在解决大同、朔州用水的同时,进而向北京供水……

  未来的山西,将是山清水秀,未来的山西,经济将高速发展,未来的山西,将为全国经济的发展做贡献,这都是因为,黄河之水滋润了三晋大地。

 

 

 

看,黄河水如何变成饮用水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万年来她用乳汁“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以前,这只是比喻,如今,比喻已成现实。昔日浑浊的黄河水经过专家们一次次净化处理,将变成人们能饮用的自来水。

  近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黄河供水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周明,他向记者详细讲述了黄河水变成清澈纯净的自来水的全过程。

  经测算,从万家寨引入的黄河水水质为三类,三类水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后完全可以变成自来水。黄河水在万家寨被拦截后,经过5级提水,被扬到636米高处,然后流经近300公里的引水管道,到达汾河水库,呼延水厂再从中取水,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最终将其变为饮用水,输入千家万户。

  黄河得名因其“黄”,即指水少沙多,因此,黄河水变成自来水的首要难题是将泥沙分离。

  如何分离泥沙呢?周明向记者介绍说,分离黄河水中的泥沙主要经三次沉淀。在黄河水被调入万家寨水库中后,进行第一次沉淀;经过300多公里的引水管道,进行第二次沉淀;再进入汾河水库,进行第三次沉淀。经过这三次沉淀后,黄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很少了。最后引入呼延水厂,经过呼延水厂的格栅处理,黄河水中的沙子就被基本消除。

  没有了泥沙的黄河水还远远达不到饮用标准,必须经过呼延水厂的净化处理,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90多项自来水指标,真正变为饮用水。

  据周明介绍,呼延水厂对从汾河水库中引入的水分四步进行净化处理。1、混凝。在原水中加入混凝剂,让其与水中的杂质进行混合反应后,形成大颗粒的絮状物。2、沉淀。对水中的絮状物进行沉淀,使水得到澄清。3、过滤。用双层滤料(石英沙和无烟煤),让在上个沉淀步骤中没有沉淀下去的杂质滤出。经过这几个步骤,可把原水中可溶解的杂质全部滤出,水因此变的清澈。4、消毒。水中的杂质经过以上三个步骤被除尽,但其还不能饮用,因为经过这三个步骤后的水中还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细菌。因此,这一步骤用液氯、液氨对黄河水消毒,把水中的微生物、细菌杀死。

  据了解,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专门在太原设立了太原监测站,对处理后的黄河水进行检验。为使自来水供水的三大指标(水量、水压、水质)完全合格,有关部门在太原市设立了测压点和取样点对水质进行长期监测,此外还将在太原市设立一个水质监测中心,对水进行专门监测。因此,居民可以放心的饮用已清澈纯净的黄河水了。

 

大河奔流润三晋
——写在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全线试通水之际

  新华社记者 高风 原碧霞 李阔

  喜庆的锣鼓敲起来,开心的歌儿唱起来,黄河水欢快地流过来。

  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又一次被改写。随着启动按钮被轻轻按下的一刹那,滚滚黄河水越过五级泵站,穿行160多公里的输水隧洞,一路欢歌涌向汾河,最后进入太原市呼延水厂,山西人民盼望已久的引黄入晋工程终于取得了长距离输水到太原的重大进展。

三晋命脉 牵系全国

  “楼下水滴答,楼上干巴巴”。这一直是多年来山西人吃水难、用水难的尴尬写照。十年九旱的山西,水资源主要是靠大气降水补充。但山西多年来平均年降雨量仅为500毫米,比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少16%。

  降水少,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山西水资源严重缺乏。山西省政府曾对全省水资源进行过一次全面评估,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全省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仅为140亿立方米左右,在全国居倒数第二位。全省人均水量,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量的17%多一点;全省亩均水量,只相当于全国的10%左右。

  地处山西省中、北部的太原、朔州、大同三个大中城市,是重要的煤炭、电力基地,在山西乃至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它们却是山西最缺水的城市,多年来一直忍受着缺水之苦。

  生活缺水。据统计,山西太原、大同等城市居民用水标准已经不能再低了,不少地方每人每天耗水只有25升,是缺水的北京市的1/3。这些地方的人们在干旱中倍受煎熬,不少地区实行定时供水,缸、罐、盆、桶成了居民家中的必备之物。   生产缺水。山西省水资委测算,太原、大同、朔州三城市的工矿企业每年因缺水停产、限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5亿元,间接损失138亿元。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这一为解决能源大省水资源缺乏而兴建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黄河提水12亿立方米,分给太原6.4亿立方米,大同、朔州5.6亿立方米,因此被誉为山西的“生命工程”。 万家寨引黄工程还是一个牵系全国的大工程,工程规模仅次于三峡和小浪底,是我国目前在建的第三大水利工程。在山西,装机120万千瓦的大同市第二热电厂的电要送到首都北京,它要是全开动,一天就要消耗8万吨水。山西省年产3亿吨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20多个省市都用山西的煤。但是挖一吨煤,至少要消耗一吨水。现代化平朔露天煤矿在朔州,那里的优质煤输送全国各地,要经过洗煤厂洗,一刻也离不开水。   为了山西,也为了全国,万家寨引黄工程成了一付必须挑起的重担。

黄河水倒流 世界第一难

  引黄入晋的话题,在干旱的山西历史上就没有断过。解放以后,从1958年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和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提出引黄入晋济京的大设想,到1993年正式动工,反反复复又说了35年,就是动不了手,动不起来的原因就是太难了。 第一难,隧洞建设难。整个引水工程的隧洞总长,堪称世界之最。引水线路总长452.4公里,其中地下隧洞长约300公里,是世界第一,有“天下第一地下长河”之称。其中引水到太原的一期工程要开凿25条隧洞,总长约162公里。另外,7号洞长43.5公里,比挪威“伦大恩”工程的引水隧洞长15公里,比英吉利海峡地下隧洞长7.5公里,堪称世界第一引水隧洞。隧洞线路上地质复杂,有红土、黄土,有碎石层,还有煤层等,几乎包括了所有地质年代生成的地层。有的洞在地下水的水位之下通过,有的洞顶就是铁路、公路,因此隧洞建设困难大,不时会遇到塌陷、漏水、瓦斯。

  第二难是把黄河水抬到天上难。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但山西地形中高周低,要使黄河水润泽三晋大地,经测算必须将黄河水提高636米。把这么大流量的水扬这么高,硬是把一条河抬到天上,在全国也绝无仅有。建设者们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建设五级扬水泵站,经5次提升黄河水。

  第三难是施工环境差,施工准备难度大。引水线路地处晋北最偏僻荒凉的地方,每建一个施工点,都要修路、打井、架电、通讯,往往要耗资数千万元、上亿元。

  还有一难是工程建成后管理难。穿越崇山峻岭,将黄河水从300公里外引入太原市的千家万户,完成这一次输水,最终只需在太原调度中心的操作台上轻轻按下键盘。为此,引黄工程要引进世界先进设备,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只要操作计算机就可进行系统的启动、停止、正常运行故障处理等输水管理工作,并通过大屏幕和电视墙就可以对设备系统运行工况、引水重要场所、运行环境进行监控。

  一项主要在大山肚子里做文章的水利工程,就这么难。

引来天上水 造福万代人

  万家寨引黄工程,不仅是一项艰难复杂的工程,还是一项需要巨额资金的工程。钱从哪里来?

  人们总说:“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专家据此提出,把山西的长处和短处结合在一起,让煤水挂勾,以长补短,挖一吨煤提一元钱,积累起来发展水利。1990年国家物价局正式下发文件,同意山西对煤炭收取水资源补偿费。这也是对长期以来山西向全国输煤、输电而损失大量水资源的合理补偿。从此一吨煤提2元,一度电提2分。世界银行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项因为缺水而挽救一个三百万人城市的工程,也积极参与,引黄工程最棘手的资金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铁路工程局、水电工程局,国内一个个施工建设单位来了,意大利CMC公司也来了。北京、太原的许多老专家来了,当年率领人们在太行山上修起红旗渠的杨贵也来了。不知名的万家寨从此扎在了人们的心中。

  今天在引黄的办公大院里,人们经常会看见一位七十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引黄”,每天和大家一样按时上下班,他就是1958年就开始搞引黄的朱映老人。

  原山西省煤炭厅厅长贾冲之,深知缺水对山西经济的制约,积极支持引黄入晋的设想,跑北京,写汇报,当时好多人都说他是“引黄疯子”。弥留之际,他的唯一一句话是水……水……。在献给他的无数挽联中有一幅写着:睁眼想煤炭,闭目思引黄。 老百姓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这项工程的支持。尽管省里一再表示,资金已经落实,不要大家捐钱,捐钱的人还是不断。有一个叫张虎生的煤矿职工捐钱1000元,北京的晋籍老干部也捐来了大笔的钱。广州的53名晋籍老干部开了一次座谈会,捐款10.3万元,在来信中称这项工程“利在当代,功盖千秋”。山西有一位71岁的伤残军人硬要把自己的伤残费捐出来。沁县林业专业户姜怀云自愿把他13年中自己买树苗种的4万株树全部捐献给引黄工程。71岁的离休干部路满裕老人让儿子陪着从外地到太原,把他用几百块小布缝制的两面锦旗送给了引黄工程局。旗上有10个大字:“引来天上水,造福万代人。” 十年弹指一挥间。以前望着滔滔大河,山西人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忍受着缺水的苦楚。今天,飞流直上两千尺,引黄工程终于为沿途百姓带来了富裕之水。工程所经之处,当地经济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黄源头万家寨,已从昔日偏僻落后之地发展成了一个高楼林立的商贸集散中心。

  多年来用缸、罐、盆、桶接水的太原市民再也不用看着流不出水的水龙头发愁了,每年引入的6.4亿立方米的黄河水相当于三条半汾河。去年,太原市建成荣获联合国人居工程奖的汾河公园后,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今后每年的引水量相当于200个汾河公园的蓄水量,对太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想而知。

  引黄一期工程建成后,解决大同、朔州用水的引黄二期工程也将加快建设,不久的将来,黄河水浸润过的三晋大地必将重现“地肥水美五谷香”的景色,成为国家建设更重要的能源基地。



新闻热线:0351-4291587、4292398

广告服务:  0351-429548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 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 新华社山西分社 电子邮箱: xhsx@xinhua.org
版权所有:新华通讯社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最佳浏览方式:IE4.0以上版本 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