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频道首页 新闻中心 精彩导读 焦点网谈 专题集纳 图片新闻 视频报道 三晋论坛 山西省情 文化山西 三晋旅游 山西名人
山西各地 政要动态 娱乐时空 财经看点 社会法制 科教文卫 媒体互动 网上曝光 山西网群 政府在线 健康生活 美食天地
中国共产党
国家主席
全国人大
国务院
人民政协
中央军委
民主党派
社会团体
国家机构
中国政要
地方领导
中国概况
中国白皮书
中国外交
中国国防
中国司法
中国宗教
中国人权
少数民族
对台政策
行政区划
中国经济
中国教育
中国妇女
中国互联网
联合国
各国概况
国际组织
国际政要
国际条约
环球采风
原始社会时期的山西

  远古时期,山西气候温和,草木繁茂,汾河水面宽阔,大同盆地湖水一片。一个个水美土肥的河谷台地,成为原始人类理想的居住地。无论原始人群,还是氏族公社,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址和优美的历史传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址

  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长达一百万多年。旧石器文化遗址,在山西境内发现多达二百余处。

  【西侯度遗址】

  1962年发现于芮城县的西侯度村。经初步测定,距今约 180万年,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这里出土丰富,除数十件打制的旧石器外,还有人工砍削痕迹的鹿角和被火烧过的兽骨,说明西侯度人除用简单的旧石器狩猎外,还懂得了用火,为研究旧石器的早期文化活动,提供了重要资料。

  【he河遗址】

  1959年发现于芮城县的he河村,距今十六七万年。这里发现了打制的石器、烧骨和大量的动物骨化石。石器的制造不如北京人的精细,它是继西侯度之后,正向北京人发展的猿人生活遗迹。

  【丁村人遗址】

  1954年发现于汾河中游沿岸的襄汾县丁村,距今20万年。当时,发现有一个十二三岁小孩的 3颗牙齿化石及大批的旧石器和脊椎动物化石。1976年又发现一块两岁幼儿的右顶骨化石。丁村人的牙齿比北京人的细小,门齿呈产形,这是黄种人的体质特征,表明他们是介于北京人和现代人之间的黄种人的直接祖先。当时,丁村一带,气候温暖,草木繁茂,丁村人在这样的环境里从事渔猎和采集。他们改进了劳动工具,用富有特色的大三棱尖状器挖掘植物的块根,把系着石球的飞索抛出去,缠住野兽的四肢,用兽筋或藤条把锋利的石器绑在木棍上,投掷出去,刺杀野兽。丁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由于它对研究旧石器中期的古人生活具有典型意义,一直受到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

  【许家窑人遗址】

  1976年-1977年发现于大同盆地边沿的阳高县许家窑村附近,距今约10万年。这里发现有较完整的顶骨3块,枕骨2块,附连牙齿的左上颌骨一块和一些零碎的顶骨碎片牙齿,分属于10多个男女老少不同的个体。同时发现大量石器、内器,大都有了定型,还发现许多被火烧过的兽骨化石。特别是其中出土的2000多个石球和成堆的野马骨,说明“许家窑人”广泛地利用石球做的飞石索猎取野马是很有成效的,因此被称为“猎马人”。考古学家们断定,他们是北京人的后代,对研究北京人的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峙峪人遗址】

  1963年发现于朔县的峙峪村,距今约 2.8万多年。发现有人类枕骨化石一块,野马、野驴、水牛、羚羊、披毛犀、虎、狼等脊椎动物化石5000多件,骨器和细小石器 3万余件。其中石箭镞的出土,说明峙峪人已经发明了弓箭,这是人类改进工具增强征服自然能力的重要标志。峙峪人是许家窑人的后代,他们在体质形态上,已经和现代人相似,社会组织上,已经进入了母系氏族公社初期。

  山西的旧石器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其发展序列的清楚,文化类型的多样,为国内其它地区所少见。它反映了早期人类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延续性发展的情形。山西是中国研究旧石器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

  氏族公社

  大约在7000年前左右,新石器文化取代了旧石器文化。生活在山西境内的原始人群,也相继进入了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山西仰韶文化】

  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山西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遗址分布广,北到万里长城,南达黄河之滨。内容丰富,有村落、墓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反映着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情况。芮城县东庄村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文化堆积层达 5万多平方米,经1958年初步发掘,仅在1000多平方米内,就发现房屋建筑遗址两座,灰坑、墓穴多处。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有钵、盆、碗、瓮等,红陶上彩绘着动物和渔纹,这些是他们图腾崇拜的标志。生产工具有石质、骨质的斧、刀、锛、针、锥、箭镞、纺轮、网锤、弹丸等,说明他们从事着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和渔业的生产方式。墓葬有单人葬,有多人葬,这是母系氏族公社的习用葬式,反映着他们血缘关系密切的母系氏族性质。

  【山西龙山文化】

  反映父系氏族公社的山西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是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的新石器文化。迄今发现的遗址,总数在千处以上。从发掘的情况看,居住遗址多是白石灰面的房子,室内有火塘烧灶,说明一夫一妻的父系家庭已普遍建立。生活用具、陶器种类增加,数量增多。晚期的遗址中,还出土有绘着各种图案的漆器,表明了当时手工工艺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除骨、石磨制的刀、斧、铲、锛等,还出土了耜和镰。耜的使用,标志着男子在农业中取代妇女之后,翻地深耕的推广。镰的使用,表现着大面积连禾收割的普及,这些都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墓葬遗存,已有了明显的大小贵贱之分。如襄汾陶寺的晚期龙山文化墓群中,大墓有棺,随葬品也丰富,最多达一、二百件,有的还埋着显示财富的猪头和体现死者身份显要的龙盘、石磐、鼓、玉斧等礼器。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一贫如洗。有的小墓的主人,身上还留着战争的伤残。这些都反映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多。私有财产发展起来,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出现,部落和部落联盟之间,出现了争夺地盘和财物的战争,氏族公社已经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了。

  山西省的南部,相传是当时父系氏族社会的首领黄帝以及尧、舜、禹建都或活动过的地方。至今山西省仍保存有他们的遗迹和众多庙宇,关于他们的动人传说,也流传甚广。

省(区、市)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0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