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隋起义】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了长达250多年的封建割据局面,社会秩序安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但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很快激化了社会矛盾,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
公元 610年,山西雁门(今代县)人尉文通,聚众3000人,首先起义,点燃了全国农民起义的烈火。接着,山西境内响应起义的还有离石人刘苗王、王须拔、魏刀儿,绛郡(今新绛)敬盘陀、柴保吕,雁门人翟松柏等,他们有的聚众数万,有的多至10余万。公元617年,各地起义军逐渐汇合成几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沉重地打击着隋朝的残暴统治。
在隋朝政权行将土崩瓦解之际,一些地主官僚也纷纷组织武装,割据一方、伺机夺取农民起义的果实。马邑(今朔县)军官刘武周就是其中之一。他联合当地豪强,杀掉马邑太守起事,夺取汾阳宫(在今宁武县境管涔山),占领楼烦郡(今静乐),定襄郡(今大同北)自称皇帝,并勾结突厥贵族、受封为定阳可汗。
619年,刘武周拥兵南下,占领了太原、晋中、晋南等地,不到二年,河东诸郡几乎全在刘武周政权和管辖之下。
【李渊建唐】
刘武周起事时,隋唐太守留守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和晋阳令刘文静等人,也积极聚结力量,劝说李渊起兵反隋。
公元617年,李渊杀掉了隋帝派来牵制李渊的两个副留守,在太原起兵。这年秋天,他们乘隋军出关镇压农民起义,关中空虚的机会,让李元吉(李渊四子)留守太原。然后率兵南下,长驱直入,于年底攻克长安,为招降隋朝官员,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李渊废杨侑,在长安称帝,因为他是从唐叔虞的封地晋阳起兵当上皇帝的,所以定国号为唐。
这时,刘武周已控制了河东。李世民上书说,太原重镇,是国家的根本;河东殷富,是京城的财源,决这可放弃,愿得精兵3万,收复河东。唐高祖采纳李世民的意见,派他率兵从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境)渡河,进击刘武周。唐军渡河后,在柏壁(今新绛县西南)与刘武周对峙;李世民乘刘武周军缺粮北撤时,派精兵昼夜追击,在介休城彻底击溃刘的军队。这次战役中,刘武周的大将尉迟恭(今朔县人)归附了唐朝。刘武周失败后,投奔突厥,被处死,山西为唐收复。
唐王统一全国后,对河东十分重视,定晋阳为北都。贞观19年12月,唐太宗还回到太原住了两、三个月,有名的“贞观碑”就是他当时游晋祠时写的。后来,唐高宗、唐玄宗也都到过晋阳。
【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
唐朝前期,封建国家采用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的办法,求得
100多年的和平发展,加之唐王朝对其发祥地的鼎力经营,使山西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空前繁荣时期。
均田制的推行,使农田面积得到充分开发,仅蒲州一地,就“开稻田数千顷”。在广泛民垦的同时,官方开垦的荒地也不在少数,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政府在长城以北开垦的荒地,已达3800余顷。河东道新建大型水利工程35处之多,居全国第三位。“贞观四年,并州大稔,斗粟三钱,流散者咸归故里。”开元、天宝年间,全国以粟米接注京师者有20州,山西占了4州。河东道积储的粮食在全国各道中位居第二。楼烦骏马“甲天下”,也成为唐王朝战马的主要取给地之一。
山西的手工业和商业也空前发达。丝麻业不仅分布地区广,而且质量高。潞泽一带,家家栽桑养蚕,户户缫丝织锦,所产丝绸除进贡朝廷外,大都经山西古道西渡黄河,在长安集中,而后输往波斯、印度、阿拉伯等国。山西矿产丰富,唐时全国产铁91处,河东占15处;产铜地65处,河东占
9处。五金制造业相当发达,太原首先有了“五金同铸,百炼成钢”的技术,所产铜镜、铁镜进贡朝廷。太原的剪刀,闻名遐迩,畅销全国,杜甫有“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的绝句。中条山铜矿丰富,冶炼发达,绛州成为铸钱基地。天宝年间“天下炉(官办铸钱的炉子)99,绛州30。”
规模宏大的太原城,是唐帝国北方屏障。唐初,突厥几次兵临城下,都被挡了回去。安史之乱时,唐大将李光弼凭恃太原坚城,抗拒了史思明的50天围攻,并在太原养精蓄锐,训练兵马,收复了黄河南北。
开元19年(公元713年)风陵渡建蒲津桥,于黄河两岸铸铁牛4只,用56根铁柱连接起来,架成浮桥,冶炼技术和造桥技术之高超,由此可见。蒲州所属解邑盐池,居全国第二位。其时,全国盐池18,河东居其
5。“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柳宗元称之为“国之大宝”。此外,造纸、酿酒以及制布、制毡等手工业也驰名远近。
由于经济的繁荣,流散者回归故里,边疆居民纷纷内迁,山西人口成为唐代人口的稠密地区之一,从而为河东文化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太原古城的发展】
太原,春秋时称晋,为赵子简家臣董安于所建,是赵国根据地和前期的都城。公元前248
年,秦占晋阳,置太原郡。西汉时,汉高祖封儿子刘恒(后来的汉文帝)于此。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多次进攻晋阳,并州刺史刘琨曾以晋阳为依托,坚持敌后抗敌 9年之久,西晋扩展晋阳城垣周27里。晋以后,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的统治者,先后占领晋阳,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南北朝时,晋阳先是北魏的重镇,后是东魏、北齐的“别都”。
隋时,改晋阳为太原。隋文帝杨坚封次子杨广为晋王,驻守太原,对太原大肆修建。杨广夺取帝位后,派李渊为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后来由太原起兵反隋,建立了唐王朝。
唐改太原为北京,对它进行扩建,使太原古城进入蔚为壮观的“黄金时代”。唐时的太原由西、东、中三城组成。西城在汾河之西,为宫廷所在;东城在汾河之东,为唐初大将李责所建;中城横跨汾河之上,连接东西二城,称“连城”,武后时所建。 【政治文化名人】
唐朝时,山西出了不少名闻四海的政治家、大文毫。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狄仁杰是唐朝武则天时的名相,柳宗元既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初唐四杰的王勃、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以及素有“诗佛”之称的王维,都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