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频道首页 新闻中心 精彩导读 焦点网谈 专题集纳 图片新闻 视频报道 三晋论坛 山西省情 文化山西 三晋旅游 山西名人
山西各地 政要动态 娱乐时空 财经看点 社会法制 科教文卫 媒体互动 网上曝光 山西网群 政府在线 健康生活 美食天地
中国共产党
国家主席
全国人大
国务院
人民政协
中央军委
民主党派
社会团体
国家机构
中国政要
地方领导
中国概况
中国白皮书
中国外交
中国国防
中国司法
中国宗教
中国人权
少数民族
对台政策
行政区划
中国经济
中国教育
中国妇女
中国互联网
联合国
各国概况
国际组织
国际政要
国际条约
环球采风
近代山西

【明在山西的统治及农民起义】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把自己的子孙分封在一些重要的地区为藩王。封在山西的有大同的代王朱桂、太原的晋王朱罔、潞安的审王朱摸。他们位高势大,控制着当地的军政实权,为非作歹,老百姓吃尽了苦头。

  明朝中后期,统治机构日趋腐败,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山西农民的反抗斗争也日益剧烈起来。1521年,陈卿领导潞安青平里农民起义,他们杀富济贫,以潞安为中心,迅速发展到河南的怀庆、卫辉(安阳)、相州(汤阴),震惊了明王朝。统治者急调河南、河北和山西的军队,采取剿抚并举的策略,用了 5年的时间才镇压下去。起义失败后,统治者在青平里筑城设县,取名“平顺”,幻想长治久安。但到明朝末年,山西又暴发了任亮、王刚领导的交城、文水、汾阳、太谷农民起义,先后坚持了十几年。

  明朝末年,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等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三次大规模地进入山西,沉重打击了山西封建势力,受到山西人民的广泛支持和响应。第一次是在1630年,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等率部由陕西转入山西,在平阳、泽、潞、汾、沁、辽一带破州夺县,打击土豪劣绅,开仓济贫,大批农民涌入起义军,势力很快发展到20余万人;第二次是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以后,亲率50万大军,从禹门渡河入山西,兵分两路,一路自平阳向北,攻取太原、宁武、大同,而后直抵北京,一路沿黄河北岸进军,经邯郸逼近京师。起义军浩浩荡荡,所过州县都设立了地方官或派将驻守;第三次是吴三桂降清,大顺军退出北京,经山西向西安转移。李自成率军经娘子关入山西,本准备在山西组织反攻,但由于明朝降将的反戈和地主武装的反扑,使农民军处于困难境地。清军进攻山西,农民起义军在太原、长治等地经过顽强抵抗,山西才被清军占领。

【洪洞大槐树下移民】

  元朝末年,中原战乱频繁,加之自然灾害时疫流行,使人口大量流散,遍地荒凉。而山西由于蒙古贵族察汗帖木耳、扩廓帖木耳父子利用有利地形,据守一方,战祸较少,华北平原居民,多来山西避难,造成山西较其它地区经济繁荣,人口昌盛的局面。历史记载1381年河北、河南人口只有1800万,山西就有400多万,又多集中于晋南一带。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移民屯田制度。人口稠密的平阳府便成了向外移民的重要地区。各县被迁的农民,先集中到洪洞大槐树周围村庄暂住,在大槐树处的广济寺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和路费,而后结队踏上征途,分道迁往各地。

  大槐树移民活动,由明初开始,前后持续 100多年。仅在洪武年间,就从洪洞一带迁出几十万人。他们有的直接分布到冀、鲁、豫、皖等省,有的间接分到川、滇、黔以及东北、内蒙等地。在移了垦荒中,国家发给耕牛、种子、土地、并蠲免三年租税。经过移民的辛勤劳作,使原来荒凉地区的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对巩固边防和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也做出了贡献。由于这些移民是在洪洞大槐树下办理的迁出手续,便把洪洞大槐树当作自己的故乡,至今在中国北方地区还流传着“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谚语。

  当年的大槐树早已不见,仅存的一株枯死的古槐躯干,是原大槐树根上滋生出的第二代。现又有一株枝叶繁茂的新槐,已经是第三代了。1921年宦游山东的洪洞人景大启,深知中原各省移民对槐树的思念之情,倡议集资,立碑建坊。

【明清的经济发展】

  明初,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山西农业出现了繁荣景象。荒地大量开垦,仅平阳府,洪武十六年(1383年)就垦荒50万亩。兴修水利工程九十九处,超过了河南、陕西两省的总和。由于耕作技术改进,产量提高,晋南不少地方的粮食亩产达三、四石。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开来。

  清代,从康熙开始,改变了原来野蛮的掠夺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的措施,山西农业又复兴起来。到乾隆中叶,耕地较清初增加了13.8万顷,人口增加了1200余万,一大批井渠堤堰修复新建起来,光太原府就有大小堤堰四百余条。随着耕作技术的改进,农作物产量有了较大提高。

  17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山西的商品经济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盐、铁、瓷器、皮革、纸张等产量增加,行销省内外。大同、太原、介休、运城、晋城等,都成了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受工商业发展的刺激,农业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晋中、晋南种植棉花,保德州河畔多种烟叶,蒲州的柿子、安邑的葡萄,榆次的西瓜等,都成了专供市场的地方特产。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也慢慢发展起来。明朝末年,在冶铁业中开始出现了资本义的生产关系,如潞安府苗氏的冶铁业,雇佣 100多工人,按一定工序进行生产。清朝初年,这种资本主义和生产关系,又发展到制盐、制铁等生产部门。到了乾隆年间,农业中也出现租用地主大片土地,雇佣工人耕种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由于社会上需要雇佣工人数的增加,晋北阳高、晋南安邑还出现了区域性的劳力市场—“人市”。

  但是,这些工农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受到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封建自然经济造成的市场狭窄、封建国家的重农抑商、重税征收、关卡刁难、征物派造、官吏勒索等,无论那一项都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如征物派造,山西产好铁,封建国家就向山西的冶铁户征铁,所征之数不断增加。雍正时征2.5万斤,乾隆时增加到5万斤,嘉庆时又增加到20万斤。征铁给的铁价、脚费不到市价的 1/6,近于掠夺!潞安府是当时北方最大的丝织业中心,潞绸精美,被封建国家列为贡品,每年派造的数量,大大超过机户的承受力。明季盛时,潞安府有机织 1.3万多张,朝廷派造3000匹。经过明末战乱,清代长治、高平仅剩织机 300张,还是派造3000匹,致使“机户支价赔累,荡产破家”,逃亡的不少,但朝廷并不因此放弃派造,直到机户完全逃光,潞绸在历史上消逝,才算停止。

  封建制度的限制、压迫、掠夺,激起了市民的反封建半争。1660年潞安机户不堪朝廷和地方衙门的派造取用之苦,“焚机罢市”,引起社会广泛同情。在社会舆论压力下,朝廷不得不下令严禁本省滥行取用,隔省擅差私造。1711年又发生了泽州市民反对革职廉吏佟国珑的罢市斗争。佟国珑,奉天人,在泽州做知府时为官较清廉,深受民众欢迎。后因得罪太原知府,被诬靠革职,消息传来,市民“鸣钟鼓罢市”,终于迫使清政府调查平反,收回成命。这次斗争显示了新兴市民反封建的斗争力量。

【闻名遐迩的山西商人】

  山西人擅长经商,久已著称中外。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山西的商业资本进一步活跃起来。全国出现33处大工商业城市,山西太原、平阳、蒲州(今永济)三处。至于拥有资本数十万两,乃至百万两以上的大商人更居北方之首。他们商号称“西商”,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和俄国。在各重要的商业城镇,都设有他们的会馆或行会。

  山西商人以行商为特点,统称两大邦。一为粮船邦,载运各种货物,沿江河及海口交易;一为骆驼邦,懋迁各种物品于内外蒙古、东北、西北及俄国莫斯科,形成了中国至欧洲的国际商路,经营商品“上自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包,真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一派繁荣景象。

  随着山西商人财富的增多,金融业也发展起来。19世纪20年代产生了票号金融组织,专门经营汇兑、信贷、办理存款放款业务,甚至代为清政府收捐税、输军饷等。在山西票号中最有影响的是平遥邦、太谷邦和祁县邦。它们在全国80多个城镇中,建立了 400多个分号,有的还远渡重洋,在日本、朝鲜以至印度设分号,构成四通八达的金融汇兑网,开创了中国金融汇兑的先例。所以山西票号有“汇通天下”之美称。

  山西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发展,不仅为山西商人聚集了大量财富,而且促进了山西手工业的发展,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理财人物,为中国金融贸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甲午战争之后,随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侵略的加深,山西商人的商业和金融贸易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失去垄断地位,衰落下去。

【杰出的文化名人】

  写下了宏伟巨著《三国演义》的明初杰出小说家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傅青主祖居忻州,后迁太原。

  阎若璩(1636-1704年)字百诗,太原人,是清初杰出的考据学家。 阎若璩小时候,性情孤僻,说话口吃,思维迟纯,记性不好,“读书千遍不能熟”。15岁那年一个严冬深夜,他独立床头,沉思良久,忽觉心胸开朗,悟出勤奋出智慧的道理,立志攀登学问的高峰,他在房柱上刻下南朝大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的16字自勉:“一物不知,经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暇日”。以后他从事经史的研究,专心攻读,终于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学者。阎若璩最大的成就是在考证学方面,他读书不迷信古人,也不盲目崇信名流,凡事都要亲自加以考证,不怕烦难,追根研源。他钻研30余年,著《尚书古文疏证》一书,用严谨的考证方法,证明《古文尚书》是东晋人梅颐伪造的,轰动了学术界,开创了清朝之时的考据学风。由于阎若璩在学术界上造诣很深,被清廷邀请参加《大清一统治》的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他又在历史、地理诸方面,多所研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写了不少著作。

  陈廷敬(1639-1712年)字子端。泽州人,清初大臣,著名的学者,是《康熙字典》的总阅官。他一生以清廉正直闻名,痛恨贪官污吏,反对腐化奢侈,严格保荐制度,认真整顿吏治。他还揭露了云南巡抚王继文贪污公款十万两的大案,使贪官污吏望而生畏。陈廷敬平生好学,学识渊博,著述很多。1710年他受命康熙皇帝担任编纂《康熙字典》的总阅官,经过6年的努力,于1716年编成刊行。《康熙字典》当字47035个字,是中国汉字最丰富的一部字典。

省(区、市)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0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