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今天,中宣部和团中央发出向“一山两湖”救人英雄群体学习的号召,命名当时相继发生在西安、太原和石家庄的3起见义勇为行为,为“一山两湖”英雄群体。华山、迎泽湖和沉绿湖的名字,随着这一英雄群体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奏响了一曲弘扬正气之歌。

  20年后的今天,在迎来这一由3地共同组成的英雄群体命名20周年之际,我们社会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但也滋生了一些不文明行为和金钱至上的观点。因助人为乐而流血又流泪的尴尬事实让社会反思,一些在社会上遭遇不幸发出求救的呼声,却遭遇到人们的无助和冷漠, 当代人同样呼唤20年前这种精神的弘扬。

  山西、陕西和河北的3家媒体联动,共同追寻“一山两湖”英雄群体20年间的足迹。《生活晨报》、《三秦都市报》和《燕赵晚报》,同时迈开追寻20年前“一山两湖”英雄群体的步伐,报道20年间发生了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和深思。今天,3家媒体在3个省份同日推出共10个版,发出“一山两湖”的同一个声音。

系列报道
救人英雄温言宽慰被救者
3地英雄抚今追昔说感受
4名“被救者”20年这样走过
回放  


5次恢复心跳没能留住英雄

  1983年12月9日下午,大营盘小学学生余斌、王锐、陈晋和吴锐钢乘下午放假来到迎泽公园,他们希望在湖上捞几条活鱼,送给一位即将调离工作的敬爱老师。

  10岁的余斌到冰冻的湖面上去抓鱼,脚下冰层破裂不幸落水,王锐去拉他,也掉进了冰窟窿,“救人呀”!这时,从河对面跑来一位背书包的女中学生。周围没有可供救人的工具,而2个小生命却在冰窟窿里挣扎。身体瘦弱的女中学生走上冰面,准备去拽2名落水儿童。为保证行走在冰面上的安全系数,她后来伏下身子,爬行在冰面上,以降低身体对冰面的压强。眼看就要与落水儿童触手可及了,她的身体突然滑倒在冰面上,“喀嚓”一声,女中学生不幸落入水中。

  王志胜等公园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即向出事地奔去,边跑边扯下身上的棉衣,跳入河中破冰游去,将2名落水儿童救至岸上。这时岸边有人喊,还有个女孩没有上

太原十五中师生瞻仰他们为之自豪的师姐

来,王志胜又下水3次,从3个方向潜水寻找才将为救他人而意外落水女中学生救上岸。女中学生被抬上岸后,当时还有心跳。在从她身上摸到的一张公交月票上,知道这位救落水儿童的女中学生叫池越忠,在太原十五中上高二。

  闻讯有人落水,公园派出所副所长带民警跑来了,公园纠察队队员也来了,公园办公室人员也来了,与许多素不相识的游人一起,用自行车和三轮汽车将3名落水少年儿童送至山医一院,医院急诊室开始忙碌起来,多名医师和护士采取一系列救治措施。落水女中学生救人事迹和危重病情在医院里传开,医院党委书记和代院长跑来了,因腰疼在家休息的教授也赶来制定最佳急救方案。从当天下午3时35分到次日凌晨5时42分,池越忠经过14个小时的不间断抢救,呼吸心跳曾5次恢复,但最终未能挽救回她年轻的生命。

太原十五中学生在师姐烈士碑前宣誓师

  怀念

迎泽湖英雄群体多达40人

  3月27日距“一山两湖”英雄群体命名20周年还有3天。精神矍铄的73岁老报人赵修身当年在第一时间报道此事,并被省委指派随“一山两湖”英雄报告团在全国巡回作报告。20年前的事,他至今难以忘怀,一谈起那时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很激动。

  迎泽湖救人英雄群体中到底有多少人?年过七旬的赵修身拿出精心保存了20年的资料,一个一个地向记者道来。

  先救落水儿童的当属池越忠;后来是下河破冰救起3人的王志胜、与他一起去的同事郭润民、田真玉、范津配合施救,公园孟晋平告诉公园办公室的杨俊海,向派出所求援;赶来相助把3各落水人送往医院的有,派出所副所长张计功、民警杨建平、黄增辉、冠平安、弓新芳、李同喜,纠察队王四平、王允恕,联防队崔兰海,群众治安积极分子欷太平、宋玉琦;三轮汽车司机杨德旺。

  到了山医一院,参加第一线急救的有外科大夫韩秋生、神经内科值班大夫白培深、内科医师王永祥和李步勤、主治医师李国顺、代护士长冯清颜、护士杜碧玉和石美霞;闻讯赶到的书记李桂荣、代院长李珍、副院长化广训、内科主任刘瑶华副教授、内科主治医师权守则、内科医师吴梦明、心血管副主任医师赵秀芬、主治医师关雁、药房主任房家琳、心电图技术员王妙芳、医师李三波、心血管科主任李运乾副教授等。

  历史不会忘记,这个英雄群体人数达40人之多,其中一些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携手走到一起。

感动  
噙着热泪脱稿改标题

  1983年,迎泽湖涌现出勇救落水儿童英雄集体后,《山西日报》记者赵修身和傅业在第一时间深入到医院急救现场采访报道,时任报社总编辑陈墨章支持道:“你们能写多少就报多少,什么时候写起就什么时候发稿,其它地方稿子一律让路。”

  一连跑了两个白天和晚上,眼泪流了不少。2名记者身经百战,从撰写到脱稿时始终流着泪,就把原来拟定的标题一划,改成了《噙着热泪的报告》,后来又出炉了《烫着时代烙印的英雄》和《她与刘胡兰同龄》等报道。20年后回忆这次采访,老报人的感触是激励人心、苦中有乐。

普通人把自己抛在脑后

  20年过去了,在这个英雄群体中,有哪些记忆让人难以忘怀?赵修身向记者讲述了至今让人感动的其它几幕场面。

  2名落水儿童被救上岸后被抬至附近旱冰场,该场所负责人杨继如拿出3件棉大衣裹在正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身上,不知名的叔叔把他们抱在怀里;郭润民抱住王志胜,用自己的体温去暖这位救人英雄的冰冷身体;杨建平等4人,将被救上岸的池越忠拾上陡坡,用自行车推着去医院,正在公园行驶的西留苗圃三轮汽车司机杨德旺一听此情况便掉转车头追上自行车,将池越忠急送医院;在医院,从一线医护到后勤部门,为抢救英雄投入了紧张战斗的14小时,门诊部主任陈二科安排办公室干事张桂兰做饭,然而米面库房到深夜已锁,张桂兰便从自己家里拿来挂面、鸡蛋和碗筷,为大伙儿做夜宵;急救要冰,民警与余斌的爸爸去冰窖取冰,海校的轿车司机一听,立即出动,公园开门房的同志递来一个脸盆装冰,后因冰窖冰块太大无法取用,他们下到湖边凿了一盆冰,让医生放在池越忠的头部;要热水袋,药房、化验室、病房的人们就将自己的热水袋源源送来……

七旬老报人赵修身回忆20年前

市委书记中断会议去医院看望

  当时从市到省里,从百姓到领导都予以了高度重视。时任共青团太原市委副书记袁高锁当晚就赶到医院关注急救进展情况并看望大家。次
日打电话向市委书记王建功汇报时,市委书记中断了正在召开的市委会议,亲自到医院看望并向省委汇报。

  事发次日,山西省委负责同志明确要求团省委迅速开展向迎泽湖救人英雄模范学习的活动。12月19日,在由省教育厅、团省委召开的5000人向迎泽湖救人模范群体学习的大会上,省委书记出席并作长篇重要讲话。

背景:

“一山两湖”的精神内涵

  1984年3月30日,中宣部和团中央在《关于向“一山两湖”等英雄群体学习的决定》中指出,1983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和其他群众在华山抢救遇险游人;1983年19月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公园南湖苏州河上,两名儿童不慎落入冰窟。太原十五中高二女学生池越忠同志、迎泽公园青年工人王志胜同志等先后闻讯赶到,奋力搭救。两名儿童脱险了,年仅15岁的池越忠同志却光荣牺牲;1984年2月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园的沉绿湖上,为了营救一名落水儿童,来自全国六个省、市的游览群众,自动形成一个战斗集体
。河北省国防工业建筑工程公司王德恒同志、辽宁省沈阳机务段浦昭枫同志等十余人先后跃进水中,其他人在冰面上自动组成“人链”积极营救。落水儿童脱险,王德恒同志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崇高精神中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自觉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忘我的英勇献身气概。正是这种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刻,不是袖手旁观,而是挺身而出;正是这种忘我的英勇献身气概,激励他们在生死考验的紧要关头,没有犹豫、畏缩,而是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列。这种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忘我的英勇献身气概融为一体,构成了我们时代最可宝贵的社会主人翁精神。

  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为池越忠烈士纪念碑题词:“红烛虽小,精神永存”。

来源:生活晨报 记者张启亮 文/摄 网络编辑:成文新